四川阆中白塔:一座见证千年沧桑的风水塔
四川阆中白塔:一座见证千年沧桑的风水塔
四川阆中白塔,位于号称“天下第一江山”的阆中白塔山巅,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于一体的明代建筑。这座十三层高的白塔,不仅见证了阆中的千年沧桑,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地理位置,成为了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阆中白塔建于明代末期,高二十七点五米,外十二层,内六层,并有螺旋梯道九十一级供人登临绕窗远眺,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四面开窗,登上塔顶极目四望,青山起伏,碧波荡漾,船舶上下,水鸟飞鸣,楼台城郭,尽收眼底。
阆中白塔,高耸于白塔山巅,建于明代末期,共十三层,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是一座风水塔,密檐式和楼阁式相结合,塔盘用石料砌成八边形须弥座,塔身用青石砌成八边形锥体,通身布上白灰,巧借峥嵘突兀的山势屹立在阆中城东嘉陵江对岸的东山极顶,是阆中的又一标志性建筑。白塔又称文笔塔,有诗文匾额 ,与附近山湾的大佛寺、状元洞等名胜共同构成了阆中东山园林风景区。
新建于江南的阆中市政府,背依的山峰其实就是白塔山
不幸的是,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阆中受到波及,白塔经受不起剧烈震动,被拦腰折断,白塔七层以上被震倒,只留下六层。后经三个多月的紧急抢修,2009年已经恢复如旧。白塔后原有白塔寺,“文革”中寺毁。白塔东面是香城宫,始建于东晋时期。北宋太祖于建隆元年(960年)赐额,仍名香城宫。仁宗庆历年曾被火焚。徽宗政和五年重建。原为道观,重建后塑五百罗汉,佛、道相融一堂,历代香火旺盛,后圮毁。1992年再次重修。
一早,沿着白塔山的盘山车道徒步上山,抬头能望见山巅的白塔了
白塔山是眺望阆中古城的最佳之处,山顶专门建有观景台,是四川十大最佳观景台之一。 (2019年4月24日上午游览,五元门票可登塔一览)
其实除了车道,还有徒步登顶的石阶,半山腰处改走台阶,终于归至捷径
将顶处设有售票亭,一人五元是个亲民价,可登塔,可观览古城风貌,物有所值
山顶有观景台,可俯瞰古城全貌,是观览阆中古城全景的绝佳之处
往西北方向欣赏时,看不见脚下山崖,人感觉仿佛凌空飞翔,景物也似在飞机上作鸟瞰状
连接阆中新老城间的两座嘉陵江大桥如长龙卧波,远处为老桥,近处为二桥即马哮溪嘉陵江大桥
东北方向,嘉陵江上是新建的盘龙山大桥
正北的眼底之下,是阆中老城区鳞次栉比的楼房街区
白塔山脚下,碧绿如镜的江面上,有游艇在游弋
白塔又名文笔塔,地处古城的东南方位,也就是文峰塔的位置了
山巅的白塔亭亭玉立,高27.5米,塔座为石砌八边须弥座,塔身以不同规格的青砖砌成
白塔除了又称文笔塔外,还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塔,资料称风水塔不仅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更能体现当地的文化和风俗,具有观景和传承文化乃至教化的作用
塔内一层设有佛龛,这是现在的供奉,既然是文笔塔,就应该供奉魁星或是文昌君,均是期望文运昌盛
内有螺旋梯道九十一级,供人登临绕窗远眺,以便从各个不同角度观览阆中风物
这是登塔于最高处的凭窗北瞰,阆中的山水城尽在脚下
白塔之下是个山顶小广场,树木葱茏,遮天蔽日,环境优雅
白塔上有风铃,随风摇曳,声响悦耳
塔下树立了修复白塔的功德铭,记述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塔圮复建的原委及民间捐资名录
塔东是香城宫,始建于东晋时期历代香火旺盛,后圮毁,1992年再次重修
白塔的另一面设有停车场,汽车可以沿着盘山路直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