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功能训练:科学防控近视的有效手段
视功能训练:科学防控近视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高达80.5%。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家长们纷纷寻求有效的近视防控方法。其中,视功能训练作为一种通过光学、心理学和物理学等方法提升双眼视觉系统的应用能力的方式,备受关注。它不仅能改善双眼调节与放松能力,控制近视的发展,还能有效缓解视疲劳及戴镜后的眼部不适。然而,这种训练方式是否真的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让我们一起探讨视功能训练在近视防控中的实际作用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什么是视功能训练?
视功能训练是通过光学、心理学和物理学等方法提升双眼视觉系统的应用能力。它包含调节训练、聚散训练、融像训练、立体训练等视觉认知训练。视功能训练不仅改善视力,还能缓解视疲劳、促进弱视恢复等。
视功能训练的科学原理
视功能训练的科学原理基于视觉与视知觉的相互作用。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之一,它允许我们通过眼睛接收并处理来自外界的光线信息,从而认识和感知世界。视觉是一个纯生理的过程,它涉及到眼睛接收光线,通过角膜、晶状体等眼部结构的折射和聚焦,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图像。这个图像随后被转换成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进行处理。视觉是我们对外界进行初步认知的起点,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形状、颜色、大小、距离等基本信息。
视知觉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建立在视觉的基础之上,涉及大脑对视觉信息的深入加工、理解和解释。视知觉不仅关乎我们“看见”了什么,更关乎我们如何“理解”所看见的事物。在视知觉的过程中,大脑会对视觉信号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分析和解释,从而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知。这一过程涉及到记忆、联想、判断等多种高级认知功能。
简而言之,视觉是眼睛和大脑初步处理光线信息的过程,而视知觉则是在视觉基础上,大脑对视觉信息进行高级加工和理解的过程。
视功能训练的效果
改善视力:有研究表明,坚持每天训练2次,每次15分钟,持续3个月以上,能显著改善视力。例如,上海星晨儿童医院接诊的一位9岁陈小朋友,通过三个月的视功能训练,裸眼视力从右眼0.4/左眼0.8提升到右眼0.7/左眼1.2,眼轴也有少量回退。
控制近视:视功能训练能增加调节幅度,加强调节功能,减缓近视增长速度。对于近视度数增长过快的儿童,定期进行视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控制近视发展。
促进弱视恢复:在弱视治疗领域,觉华医疗的iAVT技术产品临床获益率达96%,效果显著。该技术在残留性弱视患者中的应用显示,10周训练可提升弱视眼1.3行视力,是传统遮盖疗法的31倍。
缓解视疲劳:对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眼部酸胀、头疼、看远看近都不清楚、视物重影、看书跳行、丢字、看近不能持久等视疲劳症状,视功能训练也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专业医生观点
上海星晨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建议进行视功能训练控制近视和斜视的快速发展。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虹桥分院也支持视功能训练的重要性。这些权威医疗机构的认可进一步证实了视功能训练的科学性和临床价值。
总结
视功能训练作为一种科学的视觉训练方法,在近视防控中确实能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改善视力,还能控制近视发展,缓解视疲劳,对弱视治疗也有显著效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视功能训练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强度应适中,确保既能达到锻炼目的,又不会造成眼部疲劳或其他不适。同时,定期复查也非常重要,以便根据恢复情况调整训练方案。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科学用眼、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才是预防近视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