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店未“亮照、亮证”,小心被罚!
外卖店未“亮照、亮证”,小心被罚!
近日,广西市场监管部门对外卖餐饮服务单位展开了一次大规模整治行动,对6154家违法违规入网餐饮服务单位进行下线处理,并责令2862家商家进行整改。这一行动不仅彰显了监管部门对网络餐饮服务的严格监管态度,更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外卖商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合法经营。
根据《电子商务法》的规定,外卖商家必须在首页显著位置公示营业执照信息及行政许可信息。这一要求旨在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消费者在点餐前能够了解商家的基本信息和资质情况。然而,一些商家为了逃避监管或简化流程,往往忽视这一规定,甚至存在未“亮照、亮证”就上线经营的情况。
厦门一家轻食店就因未按规定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而被责令停业整顿。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监管部门对外卖商家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对于外卖商家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警示:合规经营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外卖平台作为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桥梁,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饿了么为例,平台对商家入驻设置了严格的审核标准,包括合法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实体店面地址等。同时,平台还建立了违规商家公示机制,对存在证照问题、证地不符等严重违规的商家进行公开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平台还引入了新技术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例如,美团通过OCR图片识别、系统校验与人工审核的三重验证机制,有效拦截违规入网的商户。同时,平台还开发了校验和识别模型,通过系统自动拦截失真、盗用门头信息等情况,进一步提升了违规商家识别的准确度。
随着立冬的到来,市场监管将进一步加强。对于外卖商家而言,合规经营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商家应主动履行信息公示义务,确保所有证照齐全且真实有效。同时,商家还应积极配合平台的审核和监管,共同营造一个安全、透明、放心的外卖消费环境。
监管部门、平台和商家三方应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网络餐饮市场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推动外卖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