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主演《玫瑰的故事》,原著党怒了!
刘亦菲主演《玫瑰的故事》,原著党怒了!
由刘亦菲主演的电视剧《玫瑰的故事》最近迎来收官。然而,这部剧却引发了原著党的不满。观众认为改编后的剧情完全偏离了亦舒原著的精神内核,将原本先锋独立的女性角色变成了一个不断退让底线的圣女形象。导演汪俊被指照搬《如懿传》的拍摄手法,导致整部剧更像是对男配角的拯救任务而非女性成长故事。这一改编不仅违背了亦舒作品的核心价值,也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原著精神与改编差异
亦舒的《玫瑰的故事》写于1981年,这是亦舒第二本较有影响力的书,也让她在香港一举成名。原著通过四个章节,以四个不同男人的视角来记录黄玫瑰从15岁到40多岁的人生片段。除了第一章哥哥黄振华有相对批判妹妹的一些举动,其余三章的男性都是她的仰慕者。
在书中,黄玫瑰是一个具有“虚幻美”的人物,她是一个被描述的对象,一切都是其他人眼中的她,都是别人说什么,别人看到什么。比如书中这样描写她的美:“她的美是不能形容的!她的脸简直发出柔和晶莹的光辉,一双眼睛如黑玉般深奥,身材纤弱苗条,整个人如从工笔仕女图中踏出来……”周棠华突然心生恐惧,“这位女子的美是令人惊心动魄的,不能自已的。”
然而,电视剧对原著进行了大幅改编。编剧李潇将故事背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移植到21世纪的内地,把黄玫瑰重塑为一个洒脱自信的“北京大妞”。这样的改编虽然让角色更接地气,但也引发了原著党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样的改编完全改变了原著的精神内核,将一个复杂多面的女性形象简化为一个完美的圣女形象。
导演汪俊的拍摄手法
导演汪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读了亦舒的原著,并意识到其改编上的巨大难度。“小说我挺喜欢的,但毕竟写的是上个世纪香港七八十年代的事儿,时代背景的精神气质和当下距离太远了。另外,女主是一位出身香港上流社会的千金,这样一个人物移植到内地的话,会水土不服。”
然而,这样的解释并没有平息观众的不满。有网友指出,汪俊的拍摄手法与他之前的《如懿传》如出一辙。在《如懿传》中,周迅饰演的如懿被批评过于圣母化,缺乏女性角色应有的复杂性。同样,在《玫瑰的故事》中,刘亦菲饰演的黄亦玫也被指过于完美,缺乏真实感。
改编引发的思考
《玫瑰的故事》的改编引发了一个重要思考:在当代语境下,应该如何改编经典女性文学作品?亦舒的作品以其对女性独立精神的刻画而著称,但这些作品大多创作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其中的一些情节和观念难免显得过时。如何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同时,让故事和人物更加贴近当代观众,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此外,这也反映了观众对女性题材剧集的期待。近年来,女性题材剧集层出不穷,但真正能打动观众的作品却不多。许多剧集要么陷入玛丽苏的套路,要么过度强调女性之间的对立,要么就是将女性角色塑造成完美的圣母形象。这些都偏离了女性题材剧集应有的方向。
《玫瑰的故事》的改编争议,让我们看到了女性题材创作的困境与挑战。如何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同时,创造出既有深度又贴近当代观众的作品,是创作者们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正如原著中所言:“幸福当是我自给的,无需谁在旁。”真正的女性力量,不在于外在的完美,而在于内心的独立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