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贵州话:一把解读人文历史的钥匙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贵州话:一把解读人文历史的钥匙

引用
10
来源
1.
https://www.gzstv.com/a/ad3ca6909edf48d4a9a6872022f923a3
2.
https://m.qidian.com/ask/qfourskzfrh
3.
https://gzstv.com/a/7d83151c66e545c89c69a3d3cc4d0c7f
4.
https://www.gzrd.gov.cn/gzwh/202412/t20241220_86378344.html
5.
http://book.newdu.com/m/view.php?aid=74572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5%8D%97%E5%AE%98%E8%AF%9D
7.
https://www.wukongsch.com/blog/zh/chinese-dialects-post-33097/
8.
http://www.cqwx.gov.cn/hdjl_224/gkxx/lxxd/detail.html?metadataId=1015568
9.
http://m.yizuren.com/yistudy/yxzlwx/46742.html
10.
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110112&libid=040101

“贵州话”这个词,听起来似乎带着一丝神秘感。作为西南官话的重要分支,贵州话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把解读贵州人文历史的钥匙。

01

移民文化的结晶

贵州话的形成,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移民史诗。早在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陈桓率部至毕节屯田戍边,开启了贵州话的形成历程。清康熙四年(1665年)毕节“改土归流”后,江西、陕西、湖南、湖北、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川、云南等省居民陆续迁入毕节,带来了各自的方言。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语言,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相互融合、吸收,经过数百年的演变,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贵州话体系。

02

独特的语音词汇

贵州话的特色,首先体现在其独特的语音系统上。毕节方言作为贵州话的代表,其语音系统具有鲜明的特色。例如,声调变化与普通话不同,二声近似三声,四声类似二声;平翘舌音不分,边鼻音自成体系,前后鼻韵母常混淆。

更有趣的是贵州话中的特色词汇。比如“嘎”指肉,“憨苞”形容很傻的人,“擦头”是橡皮擦的意思,“嘎nia”形容邋遢,“相火”意为取暖,“搞浪”询问干什么,“zuá”是踢的意思,“讨闲”形容调皮,“quá 手 quá 脚的”形容笨拙,“黑”有吓的意思,“扎实”形容结实,“几家伙”表示很快,“喀喀头/国国头”指一个角落,“门板”指挡住别人看电视的人,“清早把早的”形容很早,“扯噗酣”是打呼噜的声音,“赖克蟆”指青蛙,“等哈”意为等一会儿,“造孽”形容可怜,“讲 fà”是说话的意思,“掉歪”形容调皮或牛,“策”指某些爱打扮的人,“豆是嘛”即就是嘛,“装鬼”指故弄玄虚,“张个”询问怎么,“在行你”表示随便你,“到哪往子歇”询问在哪睡觉,“屋的”指家,“扎迷十眼”形容看起来很不舒服,“拷”是敲的意思,“偷油婆”指小强或蟑螂,“hǎ”形容傻,“搞囊子”询问干什么,“Niā”指粘,“sáo”是番薯,“洋芋”指土豆,“公”指爷爷,“嘎公”是外公,“嘎婆”指外婆,“鼻腻噶”指鼻屎,“七饭”是吃饭的意思,“务你一坨子”指打你一拳,“经扎实”形容耐用,“饿屁股”指馋猫,“仇生”指畜生,“讲哈喽”表示说一下,“偶嘛”表示好,“圆齐”指打麻将,“十三烂”指十三么,“耐水”指热水,“茅厮”是厕所,“长尾巴”指过生日,“扣/透”形容吝啬,“嘿丝/斩劲”指用力,“七劳保/七豁皮”指占便宜,“cèi 生”形容很好,“窝腻被时”指倒霉,“易漏误漏的”形容头脑不正常,“渣渣”指垃圾,“满多”形容很多,“冰沁的”形容水很冰,“黑吗漆拱的/楸黑的”形容很黑,“莫喽”表示不要这样,“被时砍脑壳的挨千刀的”是骂人的话,“波丝网”指蜘蛛网,“赶点/赶忙点”表示快点,“蝈脑”指牲畜的角,“弄过”表示这样,“铁帮紧”形容很紧,“打落”指丢失,“一拐子”指一种攻击人的动作,“客心包”指膝盖,“děi 不具”表示对不起,“diàng/pià”指打,“bià”指砸,“罢意”表示故意,“占岗”指现在,“岗岗崽”指一会儿,“告化子”指乞丐,“老火”形容有困难,“酿”指炫耀,“假屁羊骚”形容臭美,“坯死派赖的”形容很脏,“清帮烂臭的”形容不好闻的味道,“紧到”表示连续不断的做某事,“板”指乱动或弹,“恩是”即就是,“啊杂/派赖”形容脏得很,“fǎi”询问干什么,“宏还”表示就是或依然,“热和”形容很温暖,“瞥托”指简单或干脆,“刹一脚”让司机停一下车,“袄”表示好或好的意思,“niāng ”指理睬,“西”指看,“没同你了”表示不理你了,“暗”指晚或时间不早了或惊讶反问的语气,“xió”指削,“嗷”指咬,“崽一/吗一”是感叹词,“吗基”是句末语气助词,“吆不倒台”形容非常了不起或不得了,“麻嘎嘎”指肉麻的话让你忍受的感觉,“翻羊割庄儿”指翻跟斗,“捻菜”指夹菜的动作,“扯仆汉”形容打呼噜的声音,“告一哈儿”表示试一下的意思,“筋朒朒”指廋肉,“夹括”形容抠,“砍脑壳”是骂人的话,“客膝宝”指膝盖,“喉管”指喉咙,“黑黑”有表示颜色黑的意思也有表示吓的意思。

03

文化传承的载体

贵州话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贵州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方言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苗绣,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一针一线都凝聚着苗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侗族大歌则以其独特的多声部合唱形式,展现了贵州少数民族对音乐的深刻理解。这些文化遗产通过方言口口相传,得以保存至今。

04

当代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贵州话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普通话的普及使得许多年轻一代逐渐失去了使用方言的兴趣。然而,贵州话并没有因此消失,反而在新的领域找到了生存空间。许多贵州音乐人将方言元素融入现代音乐创作中,创作出《我在贵州等你》《上春山》《谷雨天》等广受欢迎的歌曲,让贵州话以新的形式焕发出勃勃生机。

贵州话,这门承载着厚重历史和丰富文化的语言,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讲述着贵州的故事。它不仅是贵州人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一把解读贵州人文历史的钥匙。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贵州话正以新的面貌展现着其独特的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