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科学洗澡不伤身?
冬季如何科学洗澡不伤身?
随着冬天的到来,洗澡成了许多人头疼的问题。有人觉得天天洗才能保持清洁,有人则认为少洗几次更健康。到底怎样洗澡才科学?让我们听听皮肤科专家的建议。
冬季洗澡的正确频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朱璐表示,冬季洗澡的频率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肤质、活动量、居住环境和年龄等因素。在南方的冬天,2-3天洗一次较为合适;在干燥寒冷的北方,洗澡频率可适当降低至5-7天一次。老年人皮肤油脂分泌减少,皮肤保湿能力下降,5-7天洗一次为宜,儿童新陈代谢快,但皮肤娇嫩,3-5天洗一次合适。
洗澡的水温和时长
洗澡水温应控制在37-40℃之间,这个温度区间既能有效清洁身体,又能减少心脏和血管的负担。温度过高容易破坏皮肤,引起或加重与皮肤屏障相关的皮肤病,并且容易导致皮肤水分丢失过多。每次洗澡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避免长时间浸泡,因为长时间处于热水环境中,会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容易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使人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
科学的洗澡顺序
合理的洗澡顺序建议为:先洗脸、手脚,然后冲身体,最后洗头。人体淋浴热水后,毛孔会迅速扩张,这个顺序可最大限度减少心脑血管不适,防止血流不畅,对有基础病的人群也比较合适。洗澡前先打开制暖设备,让室温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新陈代谢慢,皮肤容易干燥,所以洗澡不用太频繁。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洗澡次数,在特别冷和干燥的地方,不太活动的老年人可以1到2周洗一次澡。水温最好控制在37-39℃,因为太热的水会洗掉皮肤上的保护油脂,让皮肤血管扩张,可能引起心脏不适。
儿童:儿童新陈代谢快,但皮肤娇嫩,3-5天洗一次合适。洗澡时要注意水温不要过高,使用温和的儿童专用洗浴产品,避免过度清洁。
皮肤干燥者:皮肤干燥的人应减少洗澡频率,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洗澡后应及时涂抹保湿产品,如润肤霜或身体乳液。
正确的皮肤护理方法
选择合适的洗浴产品:选用温和的洗浴产品才是最合适的。最常见且推荐使用的,是那些弱酸性的沐浴露。因为人的皮肤本身就是弱酸性的,这样的产品能够更好地匹配皮肤的自然pH值,对皮肤更加温和,减少刺激,从而降低发生皮肤问题的风险。
避免过度搓澡:偶尔进行轻柔的搓澡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搓澡过于激烈或频繁,就可能损伤皮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出现干燥、瘙痒甚至炎症等问题。因此,建议采取温和的方式进行清洁,避免过度搓洗,以保护皮肤的健康状态。
洗澡后及时保湿:洗澡后应及时涂抹保湿产品,如润肤霜或身体乳液。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皮肤干燥的人来说,保湿尤为重要。可以选择含有透明质酸或小分子玻尿酸的护肤品,能够给皮肤补充足够的水分营养。对于敏感肌肤,可以选择含有虾青素、烟酰胺、果酸类的面霜。
注意洗澡时间:快的话,一首歌的时间(5 分钟),慢的话,两首歌就差不多了(10 分钟)。这是因为当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时,会吸收过多的水分而膨胀,这种“泡发”的状态会导致皮肤的天然屏障功能减弱,使得皮肤更容易失去水分,进而引发干燥、瘙痒等不适症状。
保持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来保持室内湿度,避免皮肤水分流失过快。同时,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建议每天喝足8杯水(1600-2000ml),促进新陈代谢。
通过以上科学的洗澡方法和皮肤护理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在寒冷的冬季既能享受洗澡带来的舒适,又能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