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幼儿感冒后,如何预防中耳炎?
冬季幼儿感冒后,如何预防中耳炎?
随着冬季的到来,感冒成为了很多孩子的“常客”。然而,感冒不仅会引起咳嗽、发热等症状,还可能引发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中耳炎。据统计,60%以上的幼儿在3岁前至少患过一次中耳炎,而冬季正是高发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预防这个“隐形杀手”。
为什么幼儿容易得中耳炎?
幼儿中耳炎的高发,与他们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人的耳朵与鼻腔、口腔是相通的,这个通道叫咽鼓管。相比于成人,儿童的咽鼓管还没有发育完全,相对更短、更宽、更直,与咽部连接的角度更平坦。这样一来,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后,很容易发生逆行感染,咽部、鼻部炎症向咽鼓管蔓延,鼻咽部的细菌或者病毒就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感染中耳。
中耳炎的危害不容忽视
中耳炎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听力损伤:中耳积液会影响听力,严重时可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对于正处于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幼儿来说,这可能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鼓膜穿孔:中耳积液的压力会导致鼓膜撕裂。如果撕裂无法自然愈合,可能需要手术。
感染扩散: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后只解决了部分问题,耳内感染就有可能扩散到耳外。附近的乳突骨(位于耳后)也可能受到感染。在极少数情况下,感染会扩散到大脑和脊髓(脑膜)的周围层,导致脑膜炎。
如何预防幼儿中耳炎?
按时接种疫苗:肺炎链球菌是儿童中耳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建议儿童于出生满2个月、4个月与12-15个月,按时间接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能增强婴儿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同时,要避免让婴儿平躺喝奶,以免奶水流入中耳。
保持耳道干燥:耳道内湿热的环境是滋生细菌的温床,因此要尽量避免让水进入耳道。如果不慎进水,应让水自然流出,不要随意掏挖。
避免二手烟:研究表明,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的儿童更容易患中耳炎。
定期检查听力:特别是对于有中耳炎病史的孩子,定期听力检查非常重要。
增强体质:通过合理膳食和适度运动提高孩子免疫力,减少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家长需要警惕的症状
耳痛:孩子可能会频繁抓耳朵或表现出烦躁不安。
听力下降:对声音反应迟钝,或在看电视时要求过大的音量。
发热:伴随感冒症状出现的发热,也可能是中耳炎的表现。
耳内闭塞感:孩子可能会抱怨耳朵里有东西堵着。
耳鸣:间歇性的“劈啪”声或低音调的“轰轰”声。
如果发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和危害。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提高警惕,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为孩子的耳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