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布47项食品安全新标准,监管体系全面升级
国家发布47项食品安全新标准,监管体系全面升级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47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涵盖食品添加剂使用、乳粉和调制乳粉、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黏合剂等多个领域。这一系列新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迈入新阶段。
新标准体系的创新与突破
此次发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该标准不仅纳入了2014版实施以来批准使用的全部食品添加剂品种和使用规定,还基于最新安全性评估结果对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了修订。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标准特别强调避免食品用香料滥用,修订了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原则,这一举措将有效遏制食品添加剂滥用现象,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在乳粉标准方面,新修订的《乳粉和调制乳粉》标准充分考虑了消费者需求和行业发展,不仅规范了调制乳粉的产品要求,还特别纳入了骆驼乳等多种特色乳畜的乳粉要求,体现了标准制定的人性化和科学性。
食品安全监管的新动向
为确保新标准得到有效实施,监管部门正在积极构建全方位的技术支撑体系。近期,市场监管总局食审中心主办的省级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机构座谈会暨食品安全监管技术交流会在深圳召开。会议强调,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工作必须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聚焦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和群众关心关切,持续探索提升技术支撑能力的新路径。
在特殊食品监管方面,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司、食审中心与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共同开启“技术联动、专家联审”机制。这一机制将围绕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和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提高特殊食品监管工作质量和效能。
整顿的必要性与历史回顾
回顾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历程,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到2010年的地沟油事件,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些事件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不足,也凸显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紧迫性。
此次新标准的发布和监管技术支撑体系的完善,正是对历史问题的有力回应。通过建立更加科学、严谨的监管体系,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有望得到全面提升。
展望未来
随着新标准的实施和技术支撑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监管部门正通过加强技术审评协作、实现技术资源共享与协同,构建更加高效、科学的监管体系。这些举措将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