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零信任成网络安全新宠
2025年零信任成网络安全新宠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今天,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传统的基于边界的防护体系已难以应对来自内外部的复杂威胁。在此背景下,零信任模型以其独特的安全理念,正在成为企业网络安全的新选择。本文将探讨零信任模型的核心理念、发展现状,并展望其在2025年的应用前景。
什么是零信任模型?
零信任模型由Forrester分析师John Kindervag于2010年首次提出,其核心思想是“从不信任,始终验证”。与传统安全模型不同,零信任模型不假设网络内部是可信的,而是认为任何设备、用户或服务都可能构成威胁。其核心要素包括:
- 身份验证:所有访问请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无论来源是内部还是外部。
- 最小权限原则:用户和设备只获得完成工作所需的最小权限,减少潜在风险。
- 动态访问控制:基于实时风险评估动态调整访问权限,提高灵活性和安全性。
- 持续监控:对所有网络流量进行持续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
零信任模型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获得认可。美国政府和军方率先推动其落地实施。2021年,拜登政府发布第14028号行政命令,要求联邦机构实施零信任方法。同年,美国国防部发布《国防部零信任战略》,计划在2027财年前全面实施零信任架构。
从市场规模来看,零信任网络访问(ZTNA)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球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27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277亿美元。中国市场的增长更为显著,从2017年的33.5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73.22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7%。
2025年:零信任与AI安全的融合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生成式AI的普及,网络安全面临新的挑战。AI系统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同时AI本身也可能被用于发动更复杂的网络攻击。零信任模型因其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和持续监控能力,成为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手段。
2025年将是AI技术在商业化应用和服务模式创新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一年被定义为智能体(AI Agent)商用元年。这主要源于大语言模型(LLM)的逐步成熟、对话式智能体的广泛验证,以及企业对自动化与目标驱动型AI应用的强烈需求,多方条件的成熟共同推动了AI Agent的快速落地。同时,AI Agent的应用也进一步催生了Agentic AI System这一新的理念。
Agentic AI通常指具备自主规划、目标导向、持续交互与自我学习能力的智能体,能够在较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执行复杂任务,与传统的AI脚本或仅提供问答功能的LLM应用有着显著区别。安全牛预测,Agentic AI作为一种具备代理性、自主性和决策能力的智能系统,将会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零信任模型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实际部署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 技术复杂性:零信任架构涉及多个技术组件的集成,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
- 访问延迟:严格的验证和授权机制可能导致系统响应时间延长。
- 成本问题:部署和维护零信任架构需要较大的投入。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安全需求的日益迫切,这些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零信任模型将与AI安全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安全防护。预计到2025年,零信任将在更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混合办公、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语
零信任模型以其创新的安全理念,正在重塑网络安全的未来。面对日益复杂的威胁环境,零信任模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防护思路。虽然其部署和实施面临一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零信任模型必将在未来的网络安全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