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来袭!公共场所如何科学防范?
甲流来袭!公共场所如何科学防范?
近期,多地学校因学生患甲流发出停课通知,甲流防控形势严峻。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型H1N1亚型。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我们该如何在公共场所做好科学防范?
当前甲流疫情概况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观察到,近期该院的甲流病毒检测阳性率明显上升。与去年同期多种病毒同时流行的情况相比,今年的流感病毒种类较为单一,绝大部分呼吸道疾病都是由甲流病毒引发。
甲流不同于普通感冒,其传染性更强,症状更重。患者常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至40℃)、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以及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是重症高发群体,需特别关注。
公共场所防控措施
学校和托幼机构
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甲流防控的重点场所。福建省疾控中心建议,学校应加强晨午检和全日观察,引导孩子做好手卫生,保持教室通风和重点部位清洁消毒。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减少传播。发生聚集性疫情,应配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办公场所和其他公共场所
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开窗通风,使用空调时也要注意空气流通。
环境清洁消毒:对卫生间、门把手、楼梯扶手、电梯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
健康监测:员工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应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
减少人员聚集:尽量减少大型会议和集体活动,必要时可采取线上形式。
个人防护建议
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或与他人接触时,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每4小时及时更换,避免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手卫生:勤洗手,每次外出归来、接触公共物品后或咳嗽打喷嚏后,都应认真洗手。没有水源时,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也可以有效清洁双手。
保持社交距离:尽量避免进入人多拥挤的地方,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降低感染的机会。
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并及时丢弃纸巾并洗手,防止飞沫传播。
高危人群特别注意事项
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是甲流的高危人群。专家建议:
及时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流感流行季节之前接种,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加强健康监测:高危人群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头痛、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保持良好心态,增强免疫力。
减少外出:在甲流高发期,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必须外出时务必佩戴口罩。
面对甲流,我们既要保持警惕,也不必过度恐慌。通过科学的防控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应对甲流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