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价格改革:阶梯气价如何影响你我?
天然气价格改革:阶梯气价如何影响你我?
2023年以来,国内多个城市相继调整居民用气价格,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轮调价行动的背后,是国家发改委推动建立的居民用气阶梯价格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更折射出我国能源价格改革的深层次逻辑。
政策背景:为何推行阶梯气价?
阶梯气价制度的出台,源于我国天然气供需矛盾和价格机制的双重压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天然气消费量持续增长,但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速相对缓慢,导致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国际天然气价格波动加剧,上游气源价格持续上涨,给城市燃气经营企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发改委于2023年全面推行居民用气阶梯价格制度。该制度将居民用气分为三档,第一档覆盖80%的用户,第二档覆盖15%的用户,第三档覆盖剩余5%的用户。各档气量价格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其中第一档气价按照补偿成本并合理收益的原则制定,第二、三档气价原则上与第一档气价保持1.2倍和1.5倍的比价。
各地实施情况:调价幅度几何?
自政策出台以来,各地积极响应并陆续调整居民用气价格。以南京为例,该市于2023年7月1日起上调居民用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调整后,第一档气价从2.73元/立方米上调至3.03元/立方米,涨幅约11%;第二档气价从3.28元/立方米上调至3.63元/立方米;第三档气价从4.12元/立方米上调至4.55元/立方米。
同样,成都市也在2024年3月上调了居民用户天然气销售价格。调整后,第一档气价从2.75元/立方米上调至2.91元/立方米,第二档气价从3.30元/立方米上调至3.48元/立方米,第三档气价从4.13元/立方米上调至4.37元/立方米。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此次调价未召开听证会,而是依据2018年制定的《联动机制》直接调整,引发部分市民质疑。
低收入家庭:如何保障基本生活?
面对气价上涨,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是否会显著增加?各地政府在调整气价的同时,也出台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天津市为例,该市明确表示,对低保户、特困户等低收入家庭继续执行一档气价,不执行阶梯气价。同时,要求各区强化兜底保障,确保困难群众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此外,一些地方还建立了“普遍服务基金”,用于弥补燃气企业因提供普遍服务而产生的亏损,并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做法既保证了基本民生需求,又促进了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
社会反响:争议与共识
阶梯气价制度的实施,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支持者认为,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通过分档计价的方式兼顾了社会公平。然而,也有人担心,气价上涨可能会加重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生活边缘的低收入群体。
从长远来看,阶梯气价制度的推行是我国能源价格改革的重要一步。它不仅有助于理顺民用天然气价格和气源成本的关系,保障天然气供应稳定,也为未来进一步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然而,如何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平,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仍是各级政府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正如国家发改委在政策文件中所强调的,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确保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