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耳朵流水怎么办?
专家解读:耳朵流水怎么办?
耳朵流水是很多人都曾遇到过的困扰,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正确的应对方法。今天,我们就请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杨栋医生来为我们详细讲解这一常见症状。
为什么会出现耳朵流水?
耳朵流水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外耳道炎和中耳炎。
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也被称为“游泳者耳”,主要发生在外耳道皮肤受到感染时。这种情况通常在游泳后未能完全干燥耳朵,或者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容易发生。外耳道炎的症状包括耳朵疼痛、耳道红肿、分泌物流出、瘙痒、听力下降等。
中耳炎
中耳炎则通常继发于感冒或鼻咽部炎症,病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引发感染。中耳炎的主要表现是持续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
除了上述常见原因外,还有一些较少见的情况,如脑脊液耳漏,这通常是由于颅底骨折、手术损伤或先天性缺陷导致脑脊液从耳部流出。
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
如果出现耳朵流水的情况,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到医院就诊。耳鼻喉科医生会通过电光源耳镜或耳内镜,判断液体是来自中耳还是外耳道。
外耳道炎的治疗
- 清洁耳道:医生会清除耳道内的分泌物、耳垢或异物
- 使用耳滴药:通常包含抗生素和/或抗真菌药物,以及类固醇以减轻炎症
- 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让头部浸入水中,洗澡时使用耳塞
- 避免自我清理耳道:不要使用棉签、手指或其他物品清理耳道
中耳炎的治疗
- 使用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 改善咽鼓管功能:使用鼻用减充血剂或类固醇喷雾
- 必要时手术治疗:如鼓膜穿刺排脓或放置通气管
如何预防耳朵流水?
杨栋医生提醒大家,保护耳朵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频繁挖耳朵:使用钥匙、挖耳勺等硬物挖耳容易损伤耳道皮肤,增加感染风险。
减少噪音暴露: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会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必要时使用耳罩保护。
保持耳朵干燥:洗头洗澡时如果耳朵进水,可以用卫生纸轻轻吸干。游泳时可使用耳塞防止进水。
正确清洁耳朵:不要过度清洁耳道,以免去除天然油脂导致皮肤干燥裂开。如果耳垢积聚较多,应咨询医生进行安全清理。
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以预防各种感染。
避免接触刺激物:如发胶、香水等化学物质可能刺激耳道,应尽量避免。
耳朵是人体重要的感官器官,一旦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当出现耳朵流水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同时,平时要注意保护耳朵,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减少耳朵流水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