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清朝皇帝的春节:龙袍、饺子与百菜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清朝皇帝的春节:龙袍、饺子与百菜宴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15751159_121631097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QBCRJMA0514DTKM.html
3.
https://kzwadmin.chinakongzi.org/index/app/show?articleId=27031&colId=12&type=putong&userid=0&token=
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208/18/27794381_1113641578.shtml
5.
https://fsweb.libvideo.com/clothes3d/qing/huanghou.html
6.
http://scdfz.sc.gov.cn/whzh/slzc1/content_137868
7.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113.html
8.
http://sino.newdu.com/m/view.php?aid=30367
9.
http://www.kepu.gov.cn/newspaper/2025-01/24/content_290336.html
10.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5/html5/2024-02/11/content_143084_364569.htm
11.
https://vocus.cc/article/679727f3fd897800017012b1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无疑是最具仪式感和喜庆氛围的。对于普通人来说,春节意味着团圆、美食和欢笑;而对于清朝的皇帝们来说,春节则是一场集奢华、礼仪与传统于一体的盛大庆典。让我们一起走进清朝宫廷,看看皇帝们是如何度过这个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的。

01

皇家的“新衣”:龙袍里的讲究

在普通人的春节记忆里,总少不了一件崭新的衣服。而对于清朝皇帝来说,他们的“新年战袍”就是那件举世闻名的龙袍。龙袍可不是随便一件衣服,它可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龙袍的颜色非常讲究,必须是明黄色。为什么是黄色呢?这要从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说起。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由木、火、金、水、土五种元素构成,对应着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其中,黄色代表中央方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黄色自然成为了皇帝专用的颜色。

龙袍上的龙纹也是大有讲究。龙袍上一般绣有九条龙,分别位于前胸、后背、肩膀和衣襟等部位。这些龙的姿态各异,有正龙、团龙、行龙等。其中,正龙最为尊贵,通常绣在龙袍的正中位置,象征着皇帝的正统地位。

龙袍的制作工艺更是令人惊叹。一件龙袍往往需要耗费数万两银子,采用南京云锦这种顶级面料。云锦织造工艺复杂,一个熟练工人一天只能织出几寸布料,因此有“寸金寸锦”之称。龙袍上的龙纹和其他纹饰都是用真金线、真银线和孔雀羽毛线织成的,金光闪闪,华美无比。

02

皇家的“年夜饭”:百菜宴的奢华

说到年夜饭,普通人家可能就是一家人围坐一桌,吃些平时难得一见的好菜。但皇帝的年夜饭可就完全不同了。清朝皇帝的年夜饭,那叫一个豪华!

皇帝的年夜饭是在乾清宫举行的,这里可是皇宫里最重要的宫殿之一。家宴开始前,皇帝的餐桌上就已经摆满了各种美食。据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年夜饭,皇帝的餐桌上摆了九排食物,总数多达109种!其中包括:

  • 各种点心:如到口酥、荔枝饼、枣糕等
  • 各种水果:如苹果、佛手、柑橘等
  • 各种冷荤:如挂炉肉、五花肉、盐水鸡等
  • 各种热菜:如燕窝糟笋脍鸭子、莲子八宝鸭子等

而且,皇帝用餐的餐具也是极尽奢华。他的餐桌上摆放着金龙大宴桌、铜胎掐丝珐琅盘、剔红漆飞龙宴盒等珍贵餐具。每一样餐具都精美绝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03

皇家的“年味儿”:独特的宫廷习俗

除了穿龙袍、吃年夜饭,清朝宫廷还有一些独特的春节习俗,这些习俗既体现了满族文化的特点,也反映了清朝的历史变迁。

白色春联:满族文化的独特印记

在普通人家,过年时都会贴上红彤彤的春联,寓意喜庆吉祥。但清朝宫廷却与众不同,他们贴的是白底黑字的春联。这可不是因为皇帝们喜欢标新立异,而是有两个原因:

  1. 宫殿的柱子大多是朱红色的,如果再贴红底对联,视觉效果会显得过于单调。
  2. 满族人认为白色是神圣的颜色,象征着纯洁和安宁。因此,白色春联在清朝宫廷里反而成了吉祥的象征。

“天下第一福”:不能倒贴的福字

在民间,人们喜欢把福字倒过来贴,寓意“福到了”。但在清朝宫廷里,有一个福字是绝对不能倒贴的,那就是康熙皇帝为祖母孝庄皇太后祈福所写的“天下第一福”。

这个福字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寿”的寓意。但如果倒贴,福字右下角的“田”字就会变成一个不吉利的字。因此,不管是宫廷还是民间,如果要贴这个福字,都必须正着贴。

烟花表演:从盛到衰的见证

在康熙年间,皇帝会在南海子举办大型烟花表演,供全城百姓观赏。到了乾隆年间,这种表演更是成为每年的固定节目,场面十分壮观。然而,从嘉庆朝开始,由于国力衰退,烟花表演的规模逐渐缩小,到了道光年间干脆被取消了。这个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清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

04

皇家的“团圆”:饺子背后的温情

在普通人家,除夕夜包饺子是最常见的习俗。而在清朝宫廷里,这个传统也被保留了下来,不过形式更为特别。

慈禧太后会在除夕夜邀请王公贵族的福晋(妻子)和格格们一起包饺子。这些饺子被称为“煮饽饽”,是满族人对饺子的称呼。在清朝宫廷里,吃饺子的时间不是早上,而是大年初一的晚上。而且,慈禧太后还会在饺子里暗藏一些银钱,谁吃到有银钱的饺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

这种宫廷里的包饺子活动,不仅体现了满族的饮食传统,更是一种宫廷与民间文化的交融。它让高高在上的皇室成员也能体验到普通百姓的年味儿,增添了一份难得的温情。

清朝皇帝的春节,既有着皇家的奢华与讲究,又保留着普通百姓的年味儿。从龙袍到年夜饭,从宫廷习俗到民间传统,这些细节无不体现了清朝宫廷文化的独特魅力。虽然时代已经变迁,但这些充满仪式感的春节习俗,依然让人感受到那份浓浓的年味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