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大建筑:见证新中国十年辉煌
北京十大建筑:见证新中国十年辉煌
北京十大建筑是指在1950年代,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而兴建的十项大型建筑工程。这些建筑不仅是北京的城市地标,也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 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其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地上4层,地下1层,高46.5米。建筑外观融合了新古典主义与苏维埃风格,采用浅黄色花岗岩墙面,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以及5米高的花岗岩基座。总建筑面积超过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会堂式建筑。
大会堂楼梯
特种邮票:人民大会堂前景
2. 北京火车站
北京火车站始建于1958年,由著名建筑师杨廷宝、陈登鳌主持设计。车站设计充分考虑了功能性和美观性,主楼两翼各设一座角楼。1959年启用后,成为北京重要的交通枢纽。1999年实现电气化改造,进一步提升了运营效率。
1959年北京火车站
北京火车站夜景(加了英文名称)
3. 北京工人体育场
北京工人体育场,简称“工体”,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占地35公顷,于1959年建成。作为北京乃至中国第一座大型综合性体育场,曾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场。1996年起,长期作为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主场。为承办2023年亚洲杯,工体进行了原址拆除重建,成为世界级专业足球场,“新工体”于2023年4月正式启用。
1959年的北京工人体育场
1965年举办全运会
4.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隶属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是副军级单位。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军事文物,展现了中国军事历史的发展脉络。
1959年的军博
改造后的军博
5.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天安门广场东侧。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14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夜景
博物馆藏品司母戊鼎(商)
6. 全国农业展览馆
全国农业展览馆于1959年落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十周年工程之一。该展览馆最初用于展示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农产品及农业发展成就。1959年建成后,即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后的第一个全国性大型展览——“建国十周年全国农业成就展览”。
1959年的全国农业展览馆
1963年的全国农业展览馆
7. 民族文化宫
民族文化宫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9号,1959年10月落成,旧址为都察院。现已发展为集五大功能区为一体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1959年的民族文化宫
8. 民族饭店
民族饭店坐落于复兴门内大街北侧,建于1959年。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1960年代,该饭店主要接待少数民族参观团,兼少数外宾。1970年代改以接待外宾为主。1978年起,全部接待外宾。1980年,该饭店利用外资进行扩建改造,1985年9月全面竣工。
1959年的民族饭店
9. 钓鱼台国宾馆
为隆重庆祝建国10周年,于1958年选址古钓鱼台风景区,责成外交部组织、筹划、营建国宾馆,并定名为“钓鱼台国宾馆”。经一年多努力,于1959年建成17栋接待楼,全部是二层青砖红瓦楼房。各楼从中心湖南侧起始,沿逆时针方向,其中为体现大小国平等对待,迎合中国当时对外政策不设“一号楼”,由“二号楼”编号至“十八号楼”,其中为尊重外国习惯,不设“十三号楼”;而为尊重中国传统,以“芳菲苑”替代“十七号楼”称呼,以“八方苑”替代“四号楼”称呼。钓鱼台国宾馆于1959年国庆庆典前夕启用,以后陆续有扩建修葺。
1959年的钓鱼台国宾馆
正大门
10. 华侨大厦
华侨大厦是在华侨领袖陈嘉庚的倡议下建成,由此得名。1950年代末,华侨大厦建成,建筑面积13343平方米,成为19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华侨大厦建成后,首批客人是各地来到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庆祝活动的华侨。在北京十大建筑中,华侨大厦的规模最小。
1988年,华侨大厦被拆除重建。当时,拆除华侨大厦曾经引起了很大争议。新建成的华侨大厦,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由芬兰波利玛卡公司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与中国铁道总公司联合建设。1992年,华侨大厦重新开业,2003年又重新进行了装修。如今,华侨大厦已成为商务型五星级酒店。
1959年的华侨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