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世界级难题:为什么女厕门口永远在大排长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世界级难题:为什么女厕门口永远在大排长队?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561325

为什么在商场、景区等公共场所,女厕门口总是排着长队,而男厕却空无一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生理学、建筑设计、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一现象,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周末领着9岁小侄子出门逛街,
哐哐几杯奶茶下肚后,
俩人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厕所。
小侄子一路顺畅无阻,
30秒完成人体“泄洪”,
神清气爽地走出来正准备跟我汇合时,
猛一抬头,
???
你咋还在排队?(黑人问号脸)
我:(无奈)(甩手)(仰天长叹)
为什么女厕所门口的队伍
总是这么长啊?
我打贪吃蛇的时候
要是也能有这么长就好了!



永远在排长队的女厕门口 | @周周不吃粥@祁染

女性上厕所的频率更高、时间更长

正常成年人的膀胱容量约为350~500ml(约等于一瓶矿泉水),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直(成年女性的尿道约长2.5~4cm),男性尿道长而细(成年男性的尿道约长20cm),在憋尿这件事上,男性相对来说会更胜一筹。


男性尿道(左)和女性尿道(右),黑色箭头所指处为膀胱

此外,生理期(需要定时更换卫生巾或卫生棉条)、怀孕(子宫挤压膀胱导致尿频)、生产(产后盆底肌损伤可能导致漏尿)等因素,也会导致女性上厕所的频率更高。

再者,相较于男性如厕时简单粗暴的拉拉链动作,女性进入厕所后多了下面这一系列繁琐的流程:
锁门→挂包→脱下裤子/裙子→擦拭→穿上裤子→取包→冲厕→开门

如果碰上的是马桶而不是蹲厕,那么在挂包之后还需要额外增加一项清洁马桶圈的工作。


商场马桶忍不了!这是我最后的倔强!| @Call me 书秀

女性在小便后需要用纸巾进行“擦拭”,主要是因为女性的尿道短且离阴道口和膀胱都更近,更容易发生感染。擦拭有利于保持私处干爽、预防阴道炎症。

而男性由于尿道长,通道沿线会经过“三窄三宽”,感染风险大大降低,如厕结束后自然也就不需要再做多余的清洁工作。


最后,女性往往还会承担起照料婴幼儿、陪同女性长辈上厕所等工作,这又进一步拉长了女厕门口排队的时间。

女厕净数量少于男厕

公共场所的男女厕所面积大多是相等的,但由于厕所隔间比小便池更占空间,所以相同面积下,女厕的净数量是少于男厕的。



男厕小便池(上)和女厕隔间(下)

从下面这张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在相同面积的男女厕所里,女厕的马桶数是10个,男厕的厕位数是12个(2个马桶+10个小便池)。


©根特大学 | YouTube@Eos Wetenschap(下同)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女性上厕所需要等待的时间是6分19秒,而每个男性上厕所需要等待的时间仅为11秒(数据经根特大学研究员的计算后得出)。

如果我们对厕所进行一个简单的小改动——让女厕占地面积变大且马桶数增至13个,让男厕的厕位数减少至8个(2个马桶+6个小便池)。


那么女性如厕需要等待的时间将锐减至1分25秒,而男性如厕需要等待的时间将增加至2分23秒。

还有一种改法是将女厕的马桶数增至12个,男厕的厕位数减至10个(2个马桶+8个小便池)。


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如厕需要等待的时间大幅减少,男性如厕需要等待的时间虽然增加了,但总体增幅不算太大。

无性别厕所

很明显,上面几种方案没办法在解决女性如厕困难这一问题的同时,兼顾男性的既有如厕体验。

于是,根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引入了“无性别厕所”的概念(又叫中性厕所,指的是没有性别之分,可供任何有需要的人使用的公共厕所 ),并基于这一概念再次提出了几个新方案,详细如下:


法国巴黎街头的无性别厕所

方案一
12个无性别厕所+10个小便池
女性等待时间:2分28秒
男性等待时间:31秒

方案二
20个无性别厕所
女性等待时间:2分10秒
男性等待时间:2分10秒

方案三
14个无性别厕所+8个小便池
女性等待时间:1分27秒
男性等待时间:58秒

在上面三个方案中,第三个方案里男女双方等待的总时长最短且双方等待的时间大体接近。

可见,无性别厕所确实比传统的男女分厕更能改善女性如厕体验。但随之而来的又有一个新问题:无性别厕所可能会出现部分男性偷窥、偷拍等侵犯女性隐私的现象。

所以,“无性别厕所”究竟能否普及开来,还需要时间验证。

扩建女厕可行吗?

上文一直在围绕新修厕所中男女厕位的比例和占地面积来聊,那为啥不直接在旧厕所的旁边扩建一些女厕呢?这难道不是最简单粗暴的解决办法吗?

答案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商场等具有显著商业性质的公共空间内,厕所在设计之初就是一个被轻视的存在——存在是因为刚需,轻视则是因为无法盈利。

如果要在原有厕位基础上对女厕进行扩建,势必会挤占周边商户的门市面积,这对商场经营者来说没啥好处。


而对一些由政府经营的商业化程度较低的景区而言,也很难根据旅游旺季的游客峰值去建造对应数量的厕所,因为这会在旅游淡季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那么,“女性如厕难”这个问题真的就无解了吗?

目前看来的确比较棘手,或许移动厕所、潮汐公厕(灵活转换男女厕位)等是较灵活的解决途径,但也只能暂时缓解,还算不上是长久之计。



兰州中山桥(上)和龙门石窟景区(下)内的移动专用女厕 | @亿万富翁aaa@白嘴鸦

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女性能在“方便”这件事上,实现真正的便利。

*除特别标注外,文中图片来源为:Wikipedia、Pixabay、小红书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