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赵世子”巡境:一场跨越千年的民间信仰
福州“赵世子”巡境:一场跨越千年的民间信仰
2024年春节期间,福建福州长乐区的一场“游神”活动引发全网热议。在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中,一位网红装扮成“赵世子”的模样走在神像前,这一幕被上传到网络后迅速引发争议。然而,这场风波也让这位原本鲜为人知的神祇走进了大众视野。
赵世子:五福大帝之子
在福建的民间信仰体系中,赵世子是一位地位显赫的神祇。他是五福大帝(又称五灵公)之振灵公赵光明的儿子,在福州地区广受尊崇。五福大帝包括显灵公张元伯、应灵公钟士秀、宣灵公刘元达、扬灵公史文业和振灵公赵光明,他们因抵御瘟疫而牺牲,成为地方保护神。赵世子作为“神二代”,继承了父亲的神力,被赋予了驱邪避灾、保佑平安的职责。
游神:一场盛大的民间狂欢
“游神”是福建、广东一带的传统民俗活动,通常在春节期间举行。整个活动分为请神、巡游和送神三个环节,场面壮观而热烈。
活动开始前,村民们会通过掷筊(又称“卜杯”)来征求神明的意愿。由年长的尊者手持两枚月牙形的筊杯向神明请示:“您今年是否愿意出庙巡游?”若三次都出现一正一反的“圣杯”,则表示神明同意出巡。此时,人们会欢呼雀跃地请出神明,动作必须迅速而有序,据说跑得越快,神明越高兴。
巡游队伍通常由开道神“马夫”手持马鞭领路,他模仿骑马的姿势来回跑跳,挥鞭扫除障碍。随后是神明驾前的仙童“孩儿弟”、腰挎宝剑的将军,接着便是备受瞩目的“世子天团”。他们迈着特有的步伐,表现出庄重而不失亲和力的仪态,沿门逐疫,并接受民众的香火敬奉。沿途还有“保长公”、“净炉手”等重要角色,伴有鼓板、舞龙、舞狮、英歌舞等艺阵表演,宛如一场民间艺术的嘉年华。
神明也“接地气”
令人惊喜的是,这些神明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在福建人的生活中,神明们也有着世俗的爱好和需求。比如,华光大世子会沿途分发QQ糖给民众;妈祖爱喝三分糖的奶茶;神明们还会包场看电影,享受现代娱乐。这种“接地气”的表现,恰恰体现了福建民间文化的生命力。
信仰与传承
福建民间信仰的发达,与当地的历史人文和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闽南地区自古以来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动荡不安,人们为了抵抗“天灾人祸”而创造了众多神明。同时,历史上那些有德于民、为地方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杰也被神化,纳入地方神谱。
这种信仰体系不仅是一种精神寄托,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在福建,即使在外打拼的人们也会尽量赶回家乡参加游神活动。对福建人而言,这不仅是对神明的崇拜,更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体现,是刻在心底的归属感。
结语
赵世子和游神活动,是福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正如民俗学者游红霞所说:“只有‘与时俱进’,契合时代的需要、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精神追求,传统文化才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