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紫禁城:故宫博物院数字化平台的抗疫创新
“云游”紫禁城:故宫博物院数字化平台的抗疫创新
2019年,故宫博物院接待游客量达到1933万人次,这一数字是全球任何一家博物馆都无法企及的。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这座600年历史的紫禁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游客量的断崖式下跌,故宫博物院迅速转变思路,借助数字化平台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游”革命。
数字化平台:足不出户游故宫
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平台堪称一座“线上紫禁城”,它不仅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领略故宫的魅力,更为疫情期间的文化传播开辟了新路径。
多语种网站:全球共享
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提供中、英、法、俄、日、西六种语言服务,涵盖参观指南、展览信息、藏品欣赏等丰富内容。无论身处何地,观众都能通过这个窗口了解故宫的最新动态。
青少网站:寓教于乐
2015年上线的故宫青少网站以生动可爱的卡通形象和手绘地图吸引年轻观众。通过互动游戏和动态漫画,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
数字文物库:百万件珍品触手可及
数字文物库收录了百万件文物信息,其中50,000张高清影像让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文物细节。用户还可以收藏感兴趣的文物,随时随地进行研究。
全景故宫:360度沉浸式体验
“全景故宫”利用全景摄影技术,将紫禁城的每一处角落都制作成360度全景影像。观众只需动动手指,就能“漫步”在太和殿、乾清宫等标志性建筑中,感受皇家气派。
故宫名画记:书画艺术的数字化呈现
“故宫名画记”整合了大量书画藏品的超清影像和学术论文,为文博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研究的平台。用户可以在线欣赏《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国宝级书画作品。
数字多宝阁:三维技术展现文物之美
“数字多宝阁”展示了12类文物的超高清三维模型。通过精细的材质拟真处理,观众可以在屏幕上任意放大、缩小、旋转文物,全方位欣赏其艺术价值。
疫情下的创新与突破
2020年清明假期,故宫博物院首次尝试直播活动。三天时间内,“安静的故宫,春日的美好”直播团队带领观众游览空无一人的紫禁城,感受不一样的皇家园林。据统计,仅央视新闻抖音号首场直播就吸引了超过1亿人次观看,两天三场直播累计观看量更是突破5000万人次。
除了直播,故宫还通过实名制预约和错峰参观等方式控制人流。数字化平台的预约系统确保了参观秩序,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便利。
行业标杆:引领博物馆数字化转型
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为了应对疫情,更是博物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24年3月,故宫与钉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文博行业的AI模型建设及应用场景。这一合作标志着故宫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
2025年1月,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守正创新 数实融会 博物馆数字化展览展示共识与倡议》,强调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故宫博物院作为行业标杆,其数字化实践为其他博物馆提供了宝贵经验。
未来展望: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平台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发展潜力远不止于此。随着AI、VR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数字故宫”将更加智能化、互动化。观众或许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穿越”回明清时期,亲身体验历史场景;AI导览机器人则能提供个性化参观路线推荐。
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一次文化传承方式的革新。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在疫情期间,文化的力量依然能够跨越时空,连接每一个热爱历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