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卫星遥感守护故宫:科技护航文化瑰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卫星遥感守护故宫:科技护航文化瑰宝

引用
CSDN
11
来源
1.
https://m.blog.csdn.net/GNASCHE_BAR/article/details/138291292
2.
https://m.sohu.com/a/822737139_121798711/?pvid=000115_3w_a
3.
https://m.sohu.com/a/798719450_121106842/?pvid=000115_3w_a
4.
https://m.sohu.com/a/811604965_162522?scm=10008.1553_13-1553_13-8003_8003.0-0.10021.0
5.
https://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406/29048109cc5d4a4c975cfa8838de03ff.shtml
6.
https://www.stdaily.com/cehua/kbstjj/202408/13f8925e79b94b6294051578702cb68b.shtml
7.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926/7101150132006154.shtm
8.
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408/t20240805_3766322.html
9.
https://wap.ycwb.com/2025-01/10/content_53174522.htm?nodeid=121869&sonid=121875
10.
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4792357057
11.
https://www.518bwg.com/xnews/index.asp?id=2

2024年,故宫博物院迎来了一项重要的科技突破——国际首台“曲面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投入使用。这台由中科院高能所和故宫博物院联合研发的设备,不仅能够对文物表面进行微区扫描,识别不同材料和成分的元素信息,更标志着我国在文物保护领域迈入了科技引领的新阶段。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典范,故宫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然而,如何在保护这座文化瑰宝的同时,又不影响其日常开放和展示,一直是文物保护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卫星遥感技术正在为这一难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卫星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全天候监测、精度高等优势。通过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可以实现对故宫及其周边环境的全方位监控,及时发现并预防潜在的风险,如地表沉降等地质灾害。这种非接触式的监测方式不仅提高了效率,还避免了对文物本体造成二次伤害。

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监测与保护平台为例,该平台是国内首个应用三维数字孪生技术的遗产监测平台。平台监测范围涵盖15处遗产构成要素,通过遥感卫星、物联传输等多种手段,实现了对文物本体、周边自然环境、游客数量等的实时监测。平台制定了5方面69项监测指标,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

在具体应用中,卫星遥感技术不仅能监测地表沉降,还能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实现对微小形变的精准检测。这对于预防古建筑因地质变化而产生的结构风险尤为重要。此外,遥感技术还能用于洪水淹没监测,通过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全天候成像能力,及时预警水患风险。

2024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卫星遥感执法监测已实现对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全覆盖。全年侦破各类文物犯罪案件700多起,追缴文物5000多件,文物犯罪发案数同比下降28%。这些成果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遥感将在文物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环境监测到灾害预警,从日常管理到学术研究,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正在为文物保护插上科技翅膀。正如故宫博物院的实践所展示的那样,科技不仅能够守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更能让这些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