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VR体验:飞越千年壁画
敦煌VR体验:飞越千年壁画
随着暑期旅游持续升温,在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游客们通过VR设备沉浸式游览第285窟虚拟场景。戴上VR眼镜,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精美的壁画,还能自由探索洞窟细节,甚至“飞升”到窟顶参与壁画故事情节,身临其境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这种高科技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游客的参观体验,也为保护文物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创新的VR体验项目
近期,多个VR体验项目在敦煌落地,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游览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万象敦煌:秘宝与黄沙》和“寻境敦煌”数字展。
《万象敦煌:秘宝与黄沙》由全球头部VR硬件公司PICO与甘肃丝路元祉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联合出品,利用高精度空间定位、多人互动和实时渲染技术,结合高性能背包的高精图形处理能力,应用大空间多人VR技术,复原了唐代沙州城,让观众以第一角色参与其中,化身为故事的推动者,亲历一场热血的夺宝行动。
“寻境敦煌”数字展则由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推出,综合运用VR虚拟现实、三维建模、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等新技术,高精度立体还原了莫高窟第285窟。游客戴上VR眼镜,就能身临其境“走进”洞窟,360度自由探索洞窟细节,不仅能欣赏到1400多年前精妙绝伦的壁画世界,还能“飞升”到窟顶,身临其境参与壁画故事情节,沉浸式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
游客的真实体验
游客们对敦煌VR体验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位来自湖北的游客张丹菲表示,通过VR设备,她能够近距离观察壁画的细节,甚至可以“飞”到窟顶,从不同角度欣赏壁画,这种体验是传统参观方式无法比拟的。另一位游客则表示,VR体验让他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亲身体验了一场紧张刺激的寻宝冒险。
VR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
面对庞大的游客数量,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同时满足游客的参观需求,一直是敦煌研究院面临的重大挑战。VR技术的引入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VR技术,游客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参观洞窟,减少了对实体洞窟的访问,从而降低了对文物的损害。同时,VR技术还可以监测游客流量和洞窟环境,实现预防性保护。在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监测中心,每个开放洞窟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客流量等数据,被集中显示在一整面墙的大屏幕上,几百公里内的降雨、洪水、风沙情况,也在大屏幕上实时更新。
这套预防性保护监测预警系统,依靠在窟区范围内投放的600多个不同类型传感器,实现了莫高窟大环境、洞窟微环境、文物本体、崖体、展陈和游客承载量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交互分析。一旦窟内预警状态由绿变黄发出警报,就表明窟内二氧化碳浓度、温湿度等指标已达到了安全阈值。随后,预警洞窟暂停开放并自然通风至指标恢复正常,游客则会被引导至其他洞窟参观。
未来展望
VR技术在敦煌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可以通过引入更多交互式元素,让游客能够与虚拟环境进行更深入的互动;或者开发更多的VR体验项目,覆盖敦煌文化的各个方面,让游客能够全方位了解敦煌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VR技术还可以用于文物的修复和保护。通过建立文物的数字模型,可以更准确地分析文物的病害情况,为修复工作提供参考;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不同的保护方案,选择最优的保护策略。
总之,VR技术为敦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开辟了新的途径。它不仅让游客能够以全新的方式体验敦煌文化,也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VR技术将在未来的敦煌文化传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