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万退役军人现状调查:就业难、收入低,政策加码助力脱困
3500万退役军人现状调查:就业难、收入低,政策加码助力脱困
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最新数据:中国现有退役军人数量约为3500万人。这一数字与此前流传的5700万有很大出入,实际上,5700万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退役军人的累计总数,而3500万反映的是当前实际在世的退役军人规模。
这一数据的澄清,有助于更精准地制定相关政策,为退役军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支持。面对3500万这一庞大的群体,如何做好退役军人的安置和保障工作,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政策加码: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保驾护航
为解决退役军人就业问题,退役军人事务部积极行动,部署开展2024年度退役士兵就业服务专项行动。此次行动围绕五大主题展开:跨区域联合招聘、行业领域专场招聘、就业合作企业专项招聘、高校退役士兵毕业生就业服务以及就业困难退役士兵帮扶活动。
据统计,2024年专项行动已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共举办招聘会近1.2万场次,提供就业招聘岗位约706.7万个,达成就业意向39.4万人,较2022年增长7.4%。今年,专项行动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为退役士兵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提出,要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提高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授信额度,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力支持就业创业,研究扩大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范围。
现实困境:就业难、收入低、保障不足
尽管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退役军人在就业和生活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一项针对退役军人的调查显示,他们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35.9%的受访者退役后更换工作次数在3次以上,年收入基本只有10万以下,仅有11.2%的受访者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学历短板。调查显示,从事“私营或个体劳动”的退役军人占比最高,而选择“在家待业或其他”的受访者主要为初中及以下学历。此外,近三成退役军人未参加养老保险,其中大多数从事私营和个体劳动或在家待业,且缴费年限主要集中在20年以下。
在生活保障方面,退役军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经济或物质帮助(49.6%)、子女教育问题(43.3%)、本人就业问题(32.8%)。虽然74.9%的退役军人有继续深造的意愿,但培训方式和内容的选择上仍需进一步优化。
未来展望:精准施策破解就业难题
面对退役军人就业难、收入低、保障不足等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退役军人自身共同努力。首先,应进一步优化政策宣传方式,提高政策知晓度。调查显示,虽然80%的受访者关注了相关微信公众号,但使用率并不高。因此,需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打造新闻发布的主阵地、政务公开的新平台、服务互动的好窗口。
其次,要加大对退役军人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其就业竞争力。调查显示,四成退役军人希望通过技能培训实现深造,对“新兴产业类”培训课程需求旺盛。因此,应提供更多元化的培训选择,包括线上专业知识培训、线下专业技能培训等,同时注重实际操作经验的积累。
最后,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对于未参保的退役军人,应加强政策引导和帮扶,推动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已参保的退役军人,应鼓励其延长缴费年限,提高退休后的保障水平。
3500万退役军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安置和保障工作,关系到国防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我们有理由相信,退役军人的就业和生活状况将得到持续改善,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