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兴”古龙窑:许冠新的匠心传承
“冠兴”古龙窑:许冠新的匠心传承
在江苏宜兴,有一座传承数百年的古龙窑,它见证了中国紫砂壶文化的兴衰更迭。这座被誉为“活着的龙窑”,就是“冠兴”古龙窑。作为宜兴仅存的始终传承古老柴烧技艺的龙窑,它承载着紫砂壶最纯正的工艺传统。
一座“活着的龙窑”
“冠兴”古龙窑的前身,是紫砂壶匠人张正元老先生复建的一座古龙窑。这座龙窑完全仿造前墅古龙窑的原型结构建成,而前墅古龙窑创烧于明代,数百年窑火生生不息,是中国古代陶文化的“活标本”。
上世纪五十年代,龙窑烧制的场景蔚为壮观。窑工们需要昼夜不停地添柴烧火,黑沉沉的夜里,窑火从洞眼中逸出,映照着旷野中的龙窑如同一条金鳞闪闪的巨龙,欲飞欲舞,宛如时光倒流,神奇又瑰丽。
一位匠心独运的传承人
许冠新,这位出生于宜兴陶艺世家的匠人,自幼便在紫砂壶的熏陶下成长。他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许成权、紫砂七老朱可心传人潘春芳老师,还得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先生的悉心指导。作为国家工艺美术师、陶瓷艺术终生成就奖获得者,许冠新的作品深受业内人士追捧。
2002年,许冠新从张正元老先生手中接过了古龙窑的担子,并将其更名为“冠兴”古龙窑。在浮躁喧嚣的社会中,他却愿意沉下心来,精心打磨每一把柴烧紫砂壶,这份匠心精神令人敬佩。
古法柴烧的独特魅力
“冠兴”古龙窑坚持采用最传统的柴烧工艺,这种工艺需要使用木材作为燃料,历经45天以上的持续烧制。由于温度难以精确控制,成品率极低,破损率高达40%,精品率甚至不足10%。
然而,正是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工艺,造就了每一件柴烧紫砂壶的独特韵味。当木头燃烧的灰烬随着热气流飘散,在1200℃以上的高温下开始消融,木灰中的铁与陶坯中的铁相互交融,形成色彩斑斓的自然落灰釉。这种非人力可以控制的美丽纹路,成就了每件柴烧作品的唯一性。
创新发展,薪火相传
在许冠新的带领下,“冠兴”古龙窑不仅坚持古法柴烧工艺,还不断创新和发展。他们拥有自主的炼泥体系,选用珍贵的老坑泥料,这些泥料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囤积,非一般紫砂矿可比。
“冠兴”古龙窑还与多位业内资深名家合作,如国大师张正海、曹爱勤、况冬荀、袁世文,以及省大师沈凯、邹志光等,将柴烧紫砂壶推向新的高度。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冠新和“冠兴”古龙窑用他们的匠心精神,守护着这份独特的紫砂壶文化。每一把柴烧紫砂壶,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承载着数百年的工艺传统,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