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英教授谈《周易》:一部跨越时空的哲学经典
成中英教授谈《周易》:一部跨越时空的哲学经典
2024年7月2日,国际知名哲学家、易学专家成中英教授在夏威夷逝世,享年89岁。这位毕生致力于易学研究的学者,曾多次强调《周易》不仅是古老的哲学经典,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其现代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成中英教授的易学观
成中英教授出生于1935年,祖籍湖北阳新,生于江苏南京,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主任,也是国际易经研究会主席。他先后创办了多本哲学期刊和易学刊物,并于1985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了国际上第一个跨文化的《易经》研究学会。
在成中英教授看来,《周易》不仅是卜筮之书,更是一部哲学著作,蕴含着形上学和本体论的思想。他在《易学本体论》一书中指出,《周易》包含了体用相需、主客互通、人天合德、知行合一的思维模式,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源头活水。这种观点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为《周易》的现代诠释开辟了新的路径。
《周易》的当代应用
《周易》的现代价值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中,更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独特魅力。在当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周易》的实践意义,尤其是在决策和管理领域。
例如,成中英教授的《易经管理哲学》和《周易策略与经营管理》等著作,就将《周易》的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他认为,《周易》中的“时中”观念和决策理论,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深刻的启发。通过理解《周易》中的变易思想,管理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时机,做出符合当下情境的决策。
此外,《周易》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许多人通过学习《周易》,不仅提高了对事物发展的预测能力,还提升了自身的决策水平。正如一位《周易》研究者所说:“学通易经,就是人间的神仙,脱胎换骨。”这种说法虽然带有夸张成分,但确实反映了《周易》在当代人心目中的地位。
《周易》的现代价值
《周易》的现代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哲学思想和决策理论中,更在于其能够调和中西思想,促进文化交流。成中英教授在《易学本体论》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他认为,《易经》的贡献在于能够接受和引进西方观点,这对于中西交流至关重要。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从更广泛的学术视角来看,《周易》所蕴含的“本义的价值”观念,对于解决现代社会的价值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哲学中的“本义的价值”强调“是”与“应当”的统一,这与西方哲学中事实与价值二分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价值观念能够弥补西方哲学中价值相对主义的缺陷,为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提供思想资源。
结语
成中英教授曾说:“《易学本体论》的贡献和影响,主要是它能够接受和引进西方的一些观点。这是这个时代极为需要的,因为我们要中西交流,我们希望影响西方,同时让西方了解我们。”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周易》在当代的重要意义。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周易》不仅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更是一座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其现代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