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瘟热病毒感染诊治详解
犬瘟热病毒感染诊治详解
犬瘟热是一种高度传染的多系统性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家犬和其他食肉动物。这种疾病由犬瘟热病毒(CDV)引起,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虽然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家犬中的犬瘟热爆发显著减少,但未接种疫苗的狗和野生动物仍然容易受到感染。
病因与流行病学
犬瘟热病毒(CDV)是一种具包膜、多形性、负链RNA病毒,与人类麻疹病毒和牛瘟病毒密切相关。病毒的外包膜上含有血凝素(H)和融合蛋白(F),这些蛋白质对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和进入起重要作用。
图22.1 犬瘟热病毒(CDV)的结构。外膜包含血凝素(H)和融合蛋白(F),通过基质蛋白(M)与核衣壳相连接,M蛋白是病毒颗粒中最丰富的蛋白。
CDV的宿主范围异常广泛,包括陆生和水生哺乳动物,涉及食肉目(Carnivora,包括犬科、鼬科、浣熊科和猫科等12个科)、啮齿目、灵长目、偶蹄目及长鼻目等。雪貂对犬瘟热高度易感,但家猫不受影响。野生动物(如浣熊)分泌的病毒可感染家犬,而狗分泌的病毒同样可能对野生动物构成威胁,导致灾难性疾病爆发和高死亡率。
临床特征
病理生理与临床症状
CDV高度传染,通过气溶胶中的飞沫和大颗粒传播。狗通常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口鼻分泌物而暴露于CDV,这些分泌物可能由无症状或有症状的狗分泌。病毒最初感染上呼吸道和扁桃体的淋巴组织中的单核细胞,随后通过淋巴系统和血液扩散至整个网状内皮系统。
图22.3 犬瘟热病毒感染的病理机制。A, 犬瘟热病毒通过气溶胶进入呼吸道,并在局部淋巴组织(如扁桃体)中定殖。B, 病毒在扁桃体、咽后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和胃肠道淋巴组织中初次复制。C, 单核细胞相关的病毒血症从这些初次复制部位扩散。D, 病毒通过大脑循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沉积在细小血管的血管周围区域。E, 病毒通过脉络丛的血管进入脑脊液和脑室系统。F, 在狗中不常见的情况是,病毒可以从鼻腔通过筛板和嗅神经逆行传播到嗅球和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的梨状叶中定位。
CDV在感染后8至9天可能通过血行传播进一步扩散至上皮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CNS),其强度取决于狗的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状态。感染后14天内,具有足够CDV抗体滴度和细胞介导细胞毒性的动物能尽早清除大多数组织中的病毒,不会表现出疾病症状。恢复后,CDV感染通常会伴随着长期免疫力和病毒脱落的停止。
体检发现
犬瘟热的体检发现取决于疾病的严重性和慢性程度,包括发热(偶可高达106°F或41.1°C)、结膜炎、浆液性至脓性眼鼻分泌物、眼睑痉挛和畏光、扁桃体肿大和充血、呼吸急促及肺音增强。检查期间可能出现咳嗽。特别是在伴有胃肠道症状和严重神经症状的犬只中,还可能出现脱水。少见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类似麻疹的皮疹或脓疱性皮炎。
患有慢性疾病的狗可能会消瘦或消瘦,表现为鼻镜和脚掌的角化过度。患有角化过度的小狗,也称为“硬爪病”,其脚掌增厚,呈现为类似成年狗的粗糙表面。肌阵挛(局部肌群的非自主性抽搐)常见于这些犬只,当轻微时,在幼犬休息时更容易察觉。其他神经系统表现包括迟钝、癫痫、震颤、反弓、四肢瘫痪、截瘫、延迟定位反应、共济失调及较少见的行为异常、强迫性踱步以及前庭系统症状如头倾、眼球震颤、斜视和转圈。
图22.7 犬瘟热病毒感染导致的牙釉质发育不全。
图22.8 (A) 鼻镜和 (B) 脚垫角化过度,表现为鼻镜干燥开裂,典型的犬瘟热感染症状。图中显示的4个月大的混血边境牧羊犬还伴有结膜炎、黏液脓性鼻分泌物和眼分泌物、肌阵挛以及眼睑痉挛。(C) 1岁德国牧羊犬脚垫组织的组织病理显示显著的角化过度,使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放大40倍。
诊断
犬瘟热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怀疑。对于3至6个月大的未接种疫苗幼犬,如果其病情与犬瘟热相符,那么就可以支持这一诊断。当狗展现出所有的典型临床异常,尤其是出现肌阵挛时,诊断相对容易,因为很少有其他疾病会导致这种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在表现出孤立的呼吸道、胃肠道或神经系统症状的狗中,生前诊断更具挑战性,因为这些症状的特异性较低,实验室诊断检测的灵敏度可能较低,此外减毒活疫苗病毒的存在也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
实验室异常
- 全血细胞计数:在急性犬瘟热的狗中,血常规(CBC)最常见的表现是轻度贫血和因淋巴细胞减少导致的绝对淋巴细胞减少。
- 血清生化检查:犬瘟热的狗在血清生化检查中的异常表现并不特异,主要包括与呕吐和腹泻相关的电解质变化,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和低氯血症。
- 尿液分析:在犬瘟热的狗中,尿液分析无特异性表现。
- 脑脊液分析:在表现出神经症状的犬瘟热患者中,可以在脑脊液(CSF)中检测到异常。然而,在急性非炎性脱髓鞘性脑脊髓炎的狗中,脑脊液分析结果可能正常。蛋白质升高(超过25 mg/dL)和细胞计数升高(超过10个细胞/μL,主要为淋巴细胞)是亚急性至慢性CDV脑脊髓炎的特征。
诊断成像
- 普通放射检查:在患有犬瘟热的狗中,胸部X光检查异常表现可能包括肺部的间质到肺泡浸润和符合支气管肺炎的实变,尤其是在前部和腹侧肺叶中。
- 磁共振成像(MRI):患有犬瘟热性脑脊髓炎的狗在MRI检查中可能显示正常。T2加权图像中,脑干和/或小脑的高信号病变和灰质与白质间对比度的丧失,常与组织病理学中的脱髓鞘相对应。
图22.10 犬脱髓鞘性瘟热脑炎的小脑水平横断面。T2序列成像。白质中显示多个高信号区域(箭头所示)。
微生物学检测
用于诊断CDV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测见表22.3。
检测方法 | 样本类型 | 目标 | 性能说明 |
---|---|---|---|
病毒分离 | 结膜和鼻腔拭子、血液、尿液、气管冲洗样本、尸检样本 | CDV | 在病毒颗粒数量少的样本中可能会出现假阴性。减毒活疫苗病毒也可能被分离。此方法在常规诊断中不常使用。 |
直接免疫染色(如直接荧光抗体) | 从结膜刮片、尿液沉渣、呼吸道冲洗样本、组织印片中获取的涂片 | CDV抗原 | 如果样本中病毒颗粒数量少,可能会出现假阴性。如果非特异性荧光被误解为阳性结果,可能出现假阳性。近期使用减毒活疫苗后可能出现假阳性。 |
犬瘟热ELISA抗原检测 | 参见病毒分离 | CDV抗原 | 价格低廉且快速。在自然感染犬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尚未充分确立。使用减毒活疫苗后数周内可能出现假阳性。 |
RT-PCR | 参见病毒分离 | CDV RNA | 敏感性和特异性取决于检测设计。对多个解剖部位的样本进行检测或将PCR与其他诊断测试结合使用可提高敏感性。减毒活疫苗病毒可在接种后几天至数周内检测到。高敏感性可能使得阳性结果的意义难以解释;定量检测可以帮助区分自然感染(病毒载量高)和疫苗接种(病毒载量低)。当病毒水平较低或样本运输过程中病毒核酸降解时,可能出现假阴性。 |
血清学(IgG和IgM ELISA; SN) | 血清和/或脑脊液 | 针对CDV抗原的抗体 | 需要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进行急性犬瘟热的诊断,因此诊断具有回顾性。近期接种CDV疫苗后可能出现假阳性。 |
组织病理学 | 通常为尸检样本,但也包括皮肤活检(如脚垫活检) | 嗜酸性胞质内和胞核内包涵体;免疫染色检测CDV抗原或原位杂交检测CDV RNA | 如果可用,原位杂交可能是检测组织中病毒的最敏感方法。 |
治疗
治疗CDV感染的主要方法是对症支持治疗,目前尚无针对CDV感染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患有轻度呼吸道或胃肠道疾病的狗可能无需治疗而自行恢复。那些有严重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的狗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包括静脉输液、针对继发性细菌性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氧气补充、雾化治疗和胸部扣击。
预防
接种疫苗是预防犬瘟热最有效的方式。由于CDV疫苗的广泛应用,犬瘟热的发病率显著下降。然而,世界各地的疫情仍时有发生,表明持续的疫苗接种至关重要。
CDV疫苗的种类
CDV疫苗主要有两种:减毒活疫苗和重组疫苗。减毒活疫苗(MLV)是全球最常使用的疫苗类型。这种疫苗使用经过减毒处理的病毒株,并可以诱导强效的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大多数市售的MLV疫苗含有Rockborn毒株或Snyder Hill毒株,但这两种毒株在最近几年已经被改良成具有低神经毒性的毒株。
重组CDV疫苗是一种基于鸟类痘病毒的疫苗。通过将CDV H和F蛋白基因插入鸟痘病毒的基因组中制成。这种疫苗的一个优势是可以安全地用于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幼犬,并且不会引发由于MLV引起的可能性较低但依然存在的神经症状。
目前大多数免疫程序建议在6至8周龄的幼犬开始接种疫苗,每3至4周进行一次注射,直到16周龄,并在1岁时加强一次。如果感染的风险较高,可以考虑从更早的4周龄开始接种疫苗。在中高风险环境中,如犬类收容所和繁殖场,通常建议在5至6周龄时开始接种疫苗。在美国,大部分重组疫苗的使用限制在12周龄以上幼犬和成年犬,但目前的实验数据表明其可以安全用于更年轻的犬只。成年犬应每3年接种一次加强针剂。
通过在适当的年龄进行疫苗接种以及对已知感染的犬只进行隔离,可以大大减少犬瘟热的传播。由于CDV主要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因此应限制犬只之间的密切接触,尤其是在疫情爆发的情况下。
环境控制
CDV在环境中极不稳定,易受热、干燥和消毒剂的破坏。通常的清洁和消毒措施即可有效灭活病毒。所有感染犬瘟热的狗应在至少1到2周内被隔离,以避免传播给其他未接种疫苗的狗群体。
公共卫生意义
尽管CDV不是人畜共患病,不会直接感染人类,但它仍然对公共卫生有重要意义。CDV爆发可能影响到动物园、保护区及野生动物种群,导致生态系统中食肉动物群体数量的显著减少。养犬人的责任不仅是保护自己宠物的健康,还包括防止病毒在不同物种之间的传播。
结论
犬瘟热是一种高度传染的多系统性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家犬和其他食肉动物。尽管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家犬中的犬瘟热爆发显著减少,但未接种疫苗的狗和野生动物仍然容易受到感染。由于CDV感染的多样化表现和免疫逃逸机制,有效的疾病控制不仅仅依赖于疫苗接种,还需要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和隔离措施,以防止疫情传播到未接种疫苗的个体和其他物种。
对CDV的进一步研究,包括疫苗开发、病毒传播机制、跨种传播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宠物和野生动物群体免受这一致命病毒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