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产业升级焕发新活力,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篇章
澄迈:产业升级焕发新活力,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篇章
澄迈县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支点,近年来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从数字经济到现代农业,从科技创新到营商环境优化,澄迈正以崭新的姿态,全力推进全县的高质量发展。
激荡七十五载,潮涌澄迈大地。岁月如歌,巨变如擘。南渡江,这条从海南岛中部山谷蜿蜒而下的河流,自千百年来便承载着无数人的期望。如今,澄迈县的产业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起笔不凡,落笔精彩。
在这片热土上,乡民们从澄迈带着满载的“好物”走向世界,探寻着更大的市场。同时,2024中国·澄迈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也于10月13日盛大开幕,主题聚焦于出海与投资。澄迈数字经济研究院、跨境电商基地以及全球数字贸易企业出海基地的揭牌运行,更是为澄迈的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浙琼合作产业园的揭牌成立及首批企业的入驻,也标志着澄迈与浙江的深度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0月25日,澄迈县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暨老城科技新城“二次创业”大会的召开,更是将澄迈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潮。千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部门代表的齐聚一堂,为澄迈的发展献计献策,共同探索更多可能性。
在这片屡创奇迹的土地上,产业升级与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歇。无论是陆上油服产业的蓬勃发展,还是海上油服产业的向阳而生,都彰显了澄迈在产业发展上的坚定决心与强劲实力。
在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的广场上,游客络绎不绝,纷纷驻足购买当地特色的地瓜。近年来,桥头镇充分挖掘并利用其产业资源优势,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通过因地制宜地种植地瓜等特色作物,该镇不仅激发了农村的发展活力,还实现了群众收入的增加,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澄迈县在产业发展上频频迈出创新步伐。沙土村的桥头地瓜、上市的澄迈福橙以及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咖啡,都在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咖啡产业,以精深加工为突破口,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此外,独具特色的苦丁茶也通过电商平台吸引了大量网友的抢购。
在拓展未来赛道方面,澄迈同样不甘示弱。该县的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和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创建方案也获得了省发改委的批复。同时,游戏出海、非金属新材料以及绿色新型建筑材料等领域也入选了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丰富了澄迈的产业结构。
在数字新场景的探索上,澄迈也不遗余力。该县支持海南生态软件园树立新标杆,推动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医疗和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创新。数字健康方面,澄迈通过实施医疗健康数据要素化创新工程,推动了医药电商、药械数字供应、数字医疗服务以及菌群数据库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澄迈独特的区位优势、完善的产业基础和优良的营商环境,为我们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理想土壤。”海南生态软件园事业群副总经理林诗基表示,“这里不仅是企业扬帆出海的起点,更是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数字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
产业“聚链成群”、企业“众木成林”,已成为澄迈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多位投资者表示,澄迈在跨境电商领域的远见卓识和优惠政策,让他们感受到了回家的温暖。
经洽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浙琼两地的企业搭建了深度合作的桥梁,更推动了浙琼合作产业园的蓬勃发展。该产业园以“一年筑基、三年塑型、五年成势”为发展目标,聚焦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核心产业,并前瞻性地布局了未来信息、未来空间和未来能源三大新兴产业。通过积极构建“3+3”的现代化产业生态圈,该产业园致力于成为浙商全球化发展的前沿总部基地,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出海的领航之地。
同时,“海南游戏出海公共服务平台”在澄迈的落地,更是吸引了10家全国领先的游戏公司入驻,标志着澄迈在游戏产业国际化方面的崭新突破。借助这个一站式服务平台,游戏企业能够享受到法律咨询、支付结算等全方位支持,从而降低出海门槛,顺利进军国际市场。
澄迈县地处环北部湾城市群,紧邻经济繁荣的“粤港澳大湾区”,面向辽阔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是海南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点。该县紧紧围绕“聚焦出海、投资澄迈”的发展任务,对油服油贸、数字经济、现代物流等多个重点领域进行精细化产业划分。通过践行“1443”工作法,澄迈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任务,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积极布局新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激发发展新动力。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澄迈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澄迈嘉熙生命健康产业园在短短7个工作日内就获得了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从而节省了长达3个月的投产时间。该产业园负责人安怡对澄迈的高效服务和周到细致的支持赞不绝口。
营商环境良好,企业信心倍增,城市声誉卓越,发展动力自然更为强劲。澄迈致力于引进与服务并重,通过“全生命周期”服务来吸引和稳定商家。该县主动提供服务,确保落地项目得到全程指导、行政审批得到主动协助、涉企需求得到全力支持,从而打造出政策稳定、竞争公平且服务高效的营商环境“金招牌”。
为了进一步优化澄迈的“双招双引”服务环境,为企业与人才提供更多便利,澄迈不断升级投资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的功能。近日,该平台新增了“热点问答”和“企业办事一本通”两大功能,旨在解决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同时,澄迈还在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方面下功夫,通过“企业首席服务专员”“政企会客厅”“项目直通车”及招商引资项目帮代办等制度,确保每个项目都有专人负责、专班支持。这种“一个项目一名服务员”和“一个项目一个工作专班”的保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四即”模式的实施(即签约后立即供地、交地后立即交证、拿证后即可开工、竣工后即可投产),进一步打造了“全‘澄’为您办”的营商环境服务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直通车”改革作为海南省2023年营商环境制度集成创新的重要任务之一,已在澄迈取得显著成效。该改革不仅简化了项目报建手续,还大幅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例如,2023年9月,澄迈县“项目直通车”改革首单仅用7个半小时就完成了从签约拿地到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全过程,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赞誉。截至目前,已有3个项目通过这一模式在澄迈成功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此外,“项目直通车”改革的经验还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
相较于传统的企业拿地后编制建设方案的方式,我们直接提供了预制方案,这一改变为企业节省了至少3个月的时间。通过预制审批服务,从获取土地到办理建筑施工许可的时间,也从原来的至少15天缩短到了1天。”澄迈县营商环境建设局的负责人介绍道。目前,该县已在“产业地图”上免费为企业提供了12个预制方案,这一举措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借助“项目直通车”模式,澄迈已成功落地了智能设备产业基地项目和“双链+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等多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到75亿元,行业发展势能强劲。
同时,在澄迈马村港区的海南省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测井和定向井技术实验中心,技术专家钟靖正忙着对樊孟帆、卢志龙两位进行能力评估考核。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展示了澄迈在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投资方面的决心和成效,也预示着该县在推动行业创新发展方面正不断积聚势能。
在澄迈县的海南省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中海油服油田技术事业部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各类仪器设备进行精心的维保。这个实验室不仅汇聚了“璇玑”系统、高温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仪等国家重器,还为科研人员搭建了快速成长的平台,助力他们在国家需求和科技前沿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过去,科研人员需要到远方的培训中心接受培训,耗时耗力。现在,他们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就完成培训,效率大大提高。例如,林保珍工程师就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璇玑”系统某专项维护能力的提升,这在过去至少需要两个月。
此外,实验室的设备及仪器为培训提供了高度仿真的应用场景和工作环境,使得工程师们在培训结束后能够迅速投入到科研生产任务中,实现了培训与工作的无缝衔接。
澄迈县不仅致力于培养科技人才,更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该县深入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以科技为梯、创新为灯,不断加速产业整合升级。为此,澄迈县设立了“开展数字化改造、实施绿色化提升、推动高端化发展”三大工作目标,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近日,在码头上出现的一幕令人眼前一亮:一台防腐机器人轻松地在弧形曲面壁上前进后退、左转右移,机械臂喷射出的高压水流+石英砂混合物将储罐壁上的锈蚀壁面清理得干干净净。这台机器人1小时就能完成15平方米的除锈作业,效率之高令人惊叹。它将传统的人工防腐作业方式转变为智能化的防腐机器人作业方式,为海南码头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南码头装备经理付生洪详细介绍了防腐机器人的技术特点。该机器人采用水砂除锈与高压无气喷漆技术,有效避免了传统石榴石砂喷砂作业中的扬尘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空气喷漆不均匀和油漆浪费的弊端,实现了效率与环保的双重提升。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研发和大量工况数据支撑下的上百次试验,针对海南码头防腐作业需求定制的集除锈、检测、喷漆于一体的机器人终于问世,成功破解了防腐作业中的人工高危、成本高昂及效率低下等难题。在澄迈县,这种不断创新、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正成为推动当地发展的核心动力。
近日,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舶“露西亚雄心”号顺利停靠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海南公司所属的澄迈LNG储备库码头,这是台风“摩羯”过后,我省迎来的首船LNG资源,为省内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澄迈县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展现出勃勃生机,创新科技正孕育着未来的“标志性成果”。在10月25日举办的老城科技新城“二次创业”大会上,与会专家为澄迈的高质量发展献策。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原副院长傅金龙提出通过“1345”行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十五五”时期“四个澄迈”建设。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张玮描绘了“南江北海,一脉双心,三路十驿,林田画城”的澄迈城市蓝图。老城科技新城常务副主任曾海燕则详细介绍了老城科技新城“二次创业”的总体方案,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推动新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澄迈县围绕“澄接世界 迈向未来”的城市品牌,聚焦“青年澄迈、文化澄迈、数智澄迈、幸福澄迈”的建设目标,全面实施向数图强、向海挺进、向智发力、向绿前行、向文延伸的发展战略,展现出“我来、我上、我干”的昂扬斗志。同时,澄迈县坚持民生为本,施惠于民,在金江镇金马大道等地区建设文化设施,丰富城镇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此外,澄迈县还采取措施完善乡村医疗体系,每村配备专业医护人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澄迈县构建了覆盖县、镇、村三级的医疗网络,实现了卫生资源的共享,使得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极大地提升了看病的便捷性。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农村地区“看病难”的问题,更是澄迈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具体体现。
此外,澄迈县还致力于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例如,在永发镇南昌村,由于资金短缺等问题,一项重要的灌溉工程进展缓慢,影响了500多亩农田的灌溉,涉及200多户农户。针对这一问题,永发镇纪委将其列为重点问题,由镇主要领导亲自督办,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和时限,全程跟踪监督项目进展,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澄迈县各级党组织也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台风过境后,他们迅速行动,组织干部群众开展灾后自救工作,以高效的速度和温暖的关怀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同时,社区党群服务阵地也充分发挥作用,为居民提供免费充电、供水、休息等贴心服务。
通过这些举措,澄迈县不仅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同时,为了缓解台风“摩羯”带来的影响,澄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迅速制定了《澄迈县人社领域全力保障台风“摩羯”灾后恢复十三条措施》。这些措施紧密结合当前澄迈县在灾后经济、社会、民生等各领域的实际需求,旨在为恢复重建和复工复产提供全面而有力的支持。
近日,2024年澄迈福橙品牌推介活动盛大开幕,预示着今年福橙的丰收季节已经来临。据报道,福山镇辖区内(即澄迈福橙的产地)的挂果面积已超过6000亩,预计总产量将达到600万斤左右。这一丰硕成果的背后,是澄迈县不断积累的历史底蕴和坚实的发展步伐。如今,澄迈正以崭新的姿态,全力推进全县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画卷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