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交汇孕文化,千年古城展新颜
三河交汇孕文化,千年古城展新颜
“三水交汇处,千年周家口。”在河南省东南部的黄淮平原上,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孕育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周口。这里不仅是中原地区重要的水运枢纽,更是一座承载着数千年文明记忆的古城。
漕运重镇:因水而兴的商业传奇
周口的繁荣始于水运。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是鸿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周口成为淮河流域的漕运要道。据史料记载,全盛时期,沙颍河两岸分布着18个渡口,116条街道纵横交错,每天港口吞吐量达3万多吨,合白银20万两之巨。
安徽的茶麻、两湖的竹木、两广的纸糖、天津的海盐、山西的煤炭、蒙疆的骡马、豫西的山货,都荟萃于此,再行销各地。每天港口吞吐量3万多吨,合白银 20 万两之巨。当时的周家口,商业繁荣、商帮涌现,商贸会馆和行业庙宇林立。
八景四珍:文化传承的璀璨明珠
周口不仅是一座商业重镇,更是一座文化名城。这里流传着“八景四珍”的佳话,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周家口牛肉”。这种酱卤牛肉采用传统工艺,经过“三洗、六腌、九煨”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名扬四方。
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家口牛肉如今已发展成为以酱卤牛肉产品为核心的牛肉制品领先品牌,生产出的周家口系列高档牛肉、牛腱、老于系列牛肉、休闲牛肉等多种爆款产品。周家口酱卤牛肉既传承发展了“三洗、六腌、九煨”传统非遗技艺,也始终恪守“卤放心肉,做良心人”的传承古训。
羲皇故都:人文始祖的文化印记
周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据史书记载,6000多年前,人文始祖伏羲氏在此建都,开创了辉煌灿烂的远古文明。每年农历二月二的太昊陵朝祖庙会,自春秋伊始,始终香火鼎盛、历久不衰。如今,太昊陵朝祖庙会已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太昊陵庙会以单日82.5万人的游客数量被吉尼斯总部授予“全球单日参拜人数最多的庙会”。每年庙会期间,太昊陵的日均客流量可达20万人次。而太昊陵,作为“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被誉为“天下第一陵”。
老子故里:道家文化的源远流长
公元前571年,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诞生于周口鹿邑。在这里,他读书、讲学、悟道,最终成就了《道德经》这部传世经典。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老子诞辰日,后人便在老子故里——周口市鹿邑县太清宫起庙会、行祭拜,世代延绵,千年不息。
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深挖老子文化独有“富矿”,持续擦亮“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四大文化品牌,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周口实践。
内河港城:新时代的航运枢纽
进入新时代,周口再次因水运而兴。2017年,周口港重新开港运营,成为“河南第一大港”。目前,港口年吞吐量已超1770万吨,占全省近9成,开通了28条国内外集装箱航线,与江浙闽沪皖豫等地实现互通有无。
周口港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腾飞,更为豫货出海开辟了新通道。益海嘉里、安钢集团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临港产业蓬勃发展。这座因水而兴的千年古城,正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古至今,周口因水而兴,因文化而盛。三河交汇不仅带来了商业的繁荣,更孕育出璀璨的文化明珠。如今的周口,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续写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