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书写:古人的时尚密码?
甲骨文书写:古人的时尚密码?
2024年5月,一场关于甲骨文的学术盛会在河南安阳举行。会上发布的“数字甲骨共创计划”和“殷契文渊”AI协同平台,标志着这门古老的文字正在借助现代科技焕发新生。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推动了甲骨文的数字化保护和研究,更为我们揭示了古人的“时尚密码”。
甲骨文: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
甲骨文是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的文字,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这种文字系统起源于公元前1250年左右,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成熟文字。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殷商甲骨文字约5000字,但真正被释读出来的字数仅约2000字。
甲骨文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为研究商代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提供了宝贵资料,还开启了甲骨学这一全新学科领域。甲骨文的结构和演变过程,为我们理解汉字的发展脉络提供了关键线索。
甲骨文的现代创新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甲骨文不再只是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以各种创新形式融入现代生活。
数字化保护与研究
在第六届全国甲骨文整理与研究暨数字甲骨共创计划发布仪式上,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表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总量约16万片,但真正发表过的只有七八万片。为解决这一问题,数字甲骨共创计划提出了三项主要任务:
- 数字化保护:对保存的甲骨实物进行高保真数据采集,形成微痕增强的全信息数据模型。
- 数字化研究:与收藏单位共创专题性数字著录,助力历史、考古、古文字等研究人员进行文字释读、字形演绎、微痕分析等研究。
- 数字化活化:面向文博机构展览高清甲骨,通过“甲骨文数字海报”互动体验助力公众了解甲骨文,借助“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进行在线内容展示和讲解。
艺术创作
甲骨文独特的美感也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2024年4月,在德国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举办的“龟甲牛骨上的精灵——甲骨文艺术展”上,展出了88件/组甲骨文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由中央美术学院的青年艺术家们创作,他们用各具特色的造型语言诠释甲骨文,让这门古老的文字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文创产品
甲骨文元素还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文创产品中,让这门古老的文字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淘宝平台上,以甲骨文为主题的书签、贴纸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深受消费者喜爱。这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甲骨文在当代的创新活力。
AI助力甲骨文破译
在甲骨文研究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华中科技大学白翔教授团队与华南理工大学金连文教授、安阳师范学院刘永革教授团队合作,提出并构建了甲骨文破译模型Oracle Bone Script Decipher(OBSD)。该模型利用扩散模型模拟汉字演变过程,将甲骨文文字图像转化为现代汉字图像,通过产生未破译甲骨文的现代汉字来反推其含义,从而辅助破译甲骨文。
这一研究成果在ACL 2024会议上获得最佳论文奖,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破译甲骨文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这种创新性的研究方法不仅提高了甲骨文破译的效率,也为其他古文字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甲骨文的文化价值与现代意义
甲骨文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资料,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数字化保护、艺术创作和文创产品等形式,甲骨文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正如德国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徐艳博士所说:“甲骨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央美独具匠心,通过绘本这种生动直观的形式,用当代的艺术形式演绎古老的文字让人惊艳。”
这门古老的文字符号,正在以创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时尚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