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科技创新与民生福祉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
余姚市:科技创新与民生福祉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
近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显示,浙江余姚市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位列第12位,在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中位列第11位。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余姚市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民生福祉等方面持续发力的结果。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余姚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发展战略,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平台建设,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政策支持方面,余姚市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同时,政府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例如,余姚市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余姚市重点发展的三大千亿产业之一。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包括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提供用地保障、优化审批流程等。目前,余姚市已初步建成省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产值700亿元。
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余姚市实施工业用地二次开发政策,通过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例如,某传统制造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生产效率提高30%,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8%。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余姚市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民生福祉的提升。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城乡融合等举措,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余姚市建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领衔主抓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整合原市委改革办、市政务服务办和市公共资源交管办职能,新成立市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负责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余姚市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和未来社区建设。例如,某老旧小区通过改造,新增了健身设施、儿童游乐场和社区服务中心,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同时,余姚市还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停车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进农村停车场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是余姚市近年来的重点民生工程。例如,西分工程的运营有效提升了马渚、老方桥、朗霞等长冷江流域地区的抗洪排涝能力。此外,余姚市还积极推进道路整体改造提升工程,通过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提升道路改造工程实施水平。
在交通网络建设方面,余姚市致力于打造“外联内畅”的交通体系。例如,姚东片区的交通网络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庆丰路向西延伸工程和瓦窑路建设已提上日程,祝云线东段整治提升工程也将启动。
余姚市的高质量发展经验为其他中小城市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同时注重民生福祉的提升,余姚市不仅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更打造了一个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