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什么是“绝日”?揭秘中国传统习俗中的“四离四绝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什么是“绝日”?揭秘中国传统习俗中的“四离四绝日”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8QT1ELS0512W93K.html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绝日"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概念。它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密切相关,蕴含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绝日"的定义、起源及其在民间的禁忌应用。

绝日的定义与起源

关于"绝日"的说法,在古籍《玉门经》中就有记载:"四绝者,四立前一辰也。"这里的"四立",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而"前一辰",则是指前一天,因此四绝日,指的就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气的前一天。

古人之所以把这"四立日"的前一天称之为绝日,这是古人根据阴阳五行学说而来的。在古代,就是以四立法来划分四季的,比如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而立秋是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等。

再加上这四个节点标志着自然界中五行力量的转换与更迭。比如根据古人的五行属性及阴阳学说来看,立春是春季的开始,而春季就是属木的,立春日开始就木盟生而水绝,万物复苏,一切更生,冬季就绝了,俗称"木旺而水绝"。

而立夏是夏季的开始,而夏季是属火的,因此立夏日开始是火生而木绝,万物开始进入旺盛生长的季节,因此到了这个时候,春天就绝了,就是"火旺则木就绝"。

到了立秋日就是属金的,这个时候天气由热转凉爽,万物从由茂盛转向成熟,因此是"金生火绝"。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万物开始收藏,要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此时就是"水生金绝"。

正是因为古人的这些理论,所以就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气的前一天称"绝日",这四天统称为"四绝日"。意味着一种力量的消逝与另一种力量的兴起,是自然界循环不息的生动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不仅有四绝日,还有四离日。那又什么是离日呢?

《玉门经》中也要记载:"离者,阴阳分至前一辰也"。也就是说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前一天是离日,统称为四离日。

因为在24节气中,每个季节都有一个中分点,其中春分、秋分把春季秋季平分,古人也称这二日为"二分";夏至、冬至虽然也是夏季冬季的分界点,同时,也是由阴转阳、由阳转阴一年里的一个极点,因此古人也称"二至"。

而在这四个转折点的前一天,已经各有了分离的意思,是阴阳转换的关键期,所以把两分两至前一天叫"离日"。

"四绝日"、"四离日"有哪些禁忌?

在古代的民间把"绝日"、"离日"都称为不吉之日。也就是俗称的"四离四绝日,大事勿用",即这样的日子不太好,不管是任何重要的事情都是不宜办的。

在古代民间,人们对"绝日"、"离日"都是抱有敬畏之心,认为这些日子不宜进行重大事务,比较常见的就是逢绝日,或者是离日的时候,不宜结婚嫁娶、搬家入宅、开工奠基等。

甚至在过去还忌讳逢绝日,尤其是离日不能出远门,像古代行军打仗就压避开离日,当天是忌出军的;也忌讳远行。

这种禁忌背后,是古人对宇宙间能量变化的敏感捕捉与顺应自然规律的朴素智慧。

他们认为,在这些力量转换的敏感时期,人的行动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甚至可能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平衡。因此,选择避开"绝日",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习俗和信仰。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我们逐渐认识到许多传统禁忌背后的科学原理或许并不成立,但"绝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依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虽然很少有人再严格遵守"绝日"的禁忌,但这一传统概念却以另一种形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在规划重大活动或项目时,人们仍会考虑天气、季节、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力求在最佳时机采取行动。这种对时间的敏感与把握,正是"绝日"禁忌所蕴含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与发展。

另外在农村地区,有些传统的老人,在办重大的事情,比如结婚、乔迁的时候,也会避开绝日和离日。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