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日照九仙山与五莲非遗工坊:文化宝藏之旅
探访日照九仙山与五莲非遗工坊:文化宝藏之旅
在山东日照,有一座被誉为“海上仙山”的九仙山,与五莲山隔壑相望,以其削峻、高耸入云的山峰著称。这里不仅自然风光壮丽,更是一座承载着厚重文化传统的宝库。而在这片土地上,还孕育出了两项令人称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盘扣和面塑捏制技艺,它们如同两颗明珠,熠熠生辉。
九仙山:自然与文化的双重交响
九仙山位于鲁东南黄海之滨,五莲县城东南16.5公里处,主峰卡山垛峰海拔697米,总面积达55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更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文化名山。据传,九仙山因九位仙女下凡游玩而得名,山中奇石怪树、云雾缭绕,仿佛人间仙境。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山峦起伏,云海翻腾,令人心旷神怡。
除了自然美景,九仙山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山中保存着众多古代摩崖石刻,记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其中最著名的是“九仙山摩崖石刻”,刻于北宋熙宁年间,字迹苍劲有力,是研究宋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此外,山上还有多处古建筑遗址,如九仙庙、碧霞元君祠等,见证了千年来香火鼎盛的宗教文化。
五莲非遗工坊:指尖上的艺术传承
在九仙山脚下,有一座非遗工坊,这里汇聚了五莲县最具代表性的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盘扣和面塑捏制技艺。
刘氏盘扣:百年技艺的创新之路
刘氏盘扣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的李氏裁缝坊,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这项技艺以选料考究、工艺精湛而闻名,从最初的花、鸟、虫、生肖、汉字等传统造型,发展到如今20个系列近百种产品。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在非遗工坊里,我们见到了刘氏盘扣的第五代传承人孙明秀师傅。她向我们展示了那件为建党百年特别设计的旗袍盘扣。这件作品历时半年多完成,将盘扣的发展史巧妙融入设计中,从最原始的棉麻直鼻扣到双色花扣,再到寓意深远的日月同天、仁义礼智信等元素,展现了盘扣技艺的演变历程。更令人惊叹的是,孙师傅还别出心裁地用五朵莲花代表五莲县,将地方特色融入作品之中。
面塑捏制:传统手艺的现代演绎
在非遗工坊的另一角,面塑艺人李伟华正在专注地创作。他手中的面团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关公像便跃然眼前。李师傅告诉我们,面塑这门艺术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看似简单的捏制过程实则蕴含着深厚的艺术功底。
“学习面塑最大的挑战是要有耐心和不服输的精神。”李师傅说,“这不是一两次学习就能掌握的技艺,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捏面人的力度很关键,下手稍微用力或力度不够都会影响人物表情,须不断尝试,作品才能传神。”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门传统技艺,李师傅不仅在街头表演、授课,还经常到社区、学校等地传授面塑技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把这门即将消失的技艺传承下去。
在五莲非遗工坊,自然与人文、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九仙山的壮丽景色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刘氏盘扣和面塑捏制技艺则展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五莲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一起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