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生态保护取得新突破!
京杭大运河生态保护取得新突破!
2025年2月,京杭大运河生态保护传来喜讯。在江苏无锡洛社镇,经过持续治理,大运河水质已达到Ⅲ类水标准,昔日污染严重的河段如今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网红打卡点。
重拳整治污染源
洛社镇是京杭大运河无锡段的重要节点,境内运河全长14.9公里。由于航运发达,两岸曾聚集上千家经营主体,包括不少化肥、造纸、印染等企业,对当地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那时候,河里的鱼虾甚至有柴油味,我们都不敢吃。”当地居民徐锡芬回忆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洛社镇按照一体化、系统化要求,积极推动大运河整治与改造工程。
据统计,自2021年至今,洛社镇共拆除运河两岸经营主体和住户357个,腾退面积达38.62万平方米,并已基本完成对腾退区域的复绿工作。
打造生态文化新地标
为进一步增绿,当地正积极建设江南运河文化公园。该公园占地面积约260亩、滨水岸线长度为1.5公里,以“运河之源”为主题,活化利用大运河南岸旧厂区进行整体更新,规划出运河文化展示馆、运河创智汇、国潮美食工坊等项目板块以及大量公园绿地。
未来,公园将被打造成集产业提升、文化展示、休闲文旅、生态修复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成为无锡运河文化的新地标。去年11月,运河文化展示馆正式开放,向公众展示首批700多件捐赠品,包括陶瓷、织布、船模等运河传统文化相关物件。
科技赋能生态治理
为重建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近年来,无锡通过清淤疏浚、控源截污、加高岸堤,境内运河水质已达到Ⅲ类水标准,通航和防洪能力也大幅提高。与此同时,无锡将19条相关支流河道进行大力整治,以“活水”为目标,打通多处“断头浜”。
在高水平保护的同时,不断壮大的数字经济等产业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其中,洗砚湖生态科技城集低碳设备生产、智能装备生产、航空航天技术研发和数字经济孵化为一体,成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平台。
仍存挑战与展望
尽管京杭大运河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区域存在环境整治不彻底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同时,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仍是未来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其生态保护不仅关系到环境质量的改善,更关乎千年文化遗产的传承。无锡洛社镇的实践为大运河沿线地区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为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