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绣时尚大秀点亮巫溪秋冬旅游新亮点
巴绣时尚大秀点亮巫溪秋冬旅游新亮点
11月11日晚,重庆市渝中区十八梯传统风貌街区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盛宴。首届巴绣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同时发布了巫溪秋冬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视听盛宴。
巴绣:源自巫溪的非遗瑰宝
巴绣,又名巫溪嫁花,发源于巫溪县宁厂古镇,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独特的挑绣技艺起源于民间,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巫溪女子的嫁妆刺绣。据巫溪县文旅委副主任卢凡介绍,巴绣有别于中国四大名绣(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它植根于巴渝大地,具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艺术风格。
在古代,巫溪女子从十一二岁就开始学习挑花技艺,所绣作品多为床套、床帘、蚊帐等嫁妆,寄托着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如今,这项传统技艺正以新的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延续其生命力。
创新大赛:让非遗焕发新生
今年5月,首届巴绣创意设计大赛正式启动,吸引了来自国内外50余所高校、11家企业的近500名参赛者。经过数月的激烈角逐,11月11日晚,这场备受瞩目的赛事终于揭晓了获奖作品。
颁奖典礼现场,一件件融合传统与现代设计的巴绣作品惊艳亮相,展现了非遗文化的创新活力。这些作品不仅保留了巴绣的传统韵味,更融入了现代审美和设计理念,让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巴绣符号:传承与创新的起点
当晚的另一大亮点是巴绣符号发布仪式。巫溪县文旅委发布了100个精心设计的巴绣符号,涵盖了人物、动植物、几何图案等内容。这些符号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创新的起点。
每个巴绣符号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寓意,体现了巴绣在民间生活中的情感价值。这一创新举措为巴绣的市场化和规模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旅融合:非遗助力地方发展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巴绣文化,巫溪县成立了巴绣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从多个维度推动巴绣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发布会现场,来自上海、四川、重庆等地的9家知名企业与巫溪县巴绣产业发展专班签署战略意向合作协议,涵盖文创、服饰、旅游等多个领域。
与此同时,巫溪县还推出了三条精品秋冬旅游线路,将巴绣文化与当地自然风光相结合,打造文旅融合的新模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兰英大峡谷挂壁天路,这条被誉为“中国最美挂壁公路”的景观,全长1200米,宽度不足3米,一边紧贴陡崖,一边是万丈深渊,宛如玉带般环绕在崖壁之上。
挂壁天路的对面是海拔2796.8米的大巴山脉最高峰——阴条岭,下方则是落差超1000米的“亚洲第一深谷”——兰英大峡谷。这里四季风光壮美,地貌奇特,云雾缭绕,是一条世界罕见的山水画廊。
未来展望: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重庆市巫溪县文旅委党组书记段家宁表示,未来,巫溪将继续推动巴绣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以巴绣为核心,推进文旅产业创新,让这项古老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场活动不仅展示了巴绣的传统韵味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更通过巴绣符号发布和旅游线路推介,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巴绣,这颗巴渝大地上的非遗明珠,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走进现代生活,展现其永恒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