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年货市场火爆,小本生意带火地方经济
春节前年货市场火爆,小本生意带火地方经济
2025年春节前夕,全国各地年货市场迎来销售热潮。数据显示,年货节期间全国网络零售额接近8000亿元,同比增长8.9%,展现出强大的消费潜力。在这一轮消费热潮中,不少小本生意凭借独特的经营策略和市场洞察,实现了可观的收益,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非遗产品成市场新宠
随着春节申遗成功,非遗元素在年货市场中大放异彩。在天津古文化街,泥人张推出的“福运满满上上签”书签文创产品一经上线就被抢购一空。该产品巧妙地将文化寓意与娱乐趣味融为一体,使用火漆蜡封的书签设计成微型盲盒形式,提升了消费互动乐趣。
在广西梧州,六堡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天誉茶业有限公司提前布局,推出一系列节庆礼盒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据统计,去年11月起,该公司就开始为“春节档”销售旺季做准备,推出多款节庆礼盒产品。
非遗产品的热销不仅体现了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反映了非遗传承人在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的努力。南开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杜建刚认为,随着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非遗产品认知度的提高,非遗传承人需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传统年货焕发新活力
在传统年货领域,不少商家通过创新经营策略实现了可观收益。浙江义乌的金先生推出多款原创设计红包,加入蛇年元素并采用丝绸覆膜工艺,受到顾客热烈追捧。广西南宁的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中心内,东盟进口龙眼交易量达1920吨,智利进口车厘子交易量高达2540吨,较去年12月下旬上涨119%。
在江苏南京,云锦博物馆推出的蛇年生肖限定云锦产品销售火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购买。陕西西安的非遗产品也深受民众喜爱,健康类年货在河南郑州成为新风尚。这些小本生意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更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展现了春节经济的蓬勃活力。
数字化服务拓展消费新场景
数字化服务为年货市场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商务部等部门共同指导举办的“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各地线上年货消费精彩纷呈。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的线上商场更新不少商品,马来西亚冷冻榴莲和榴莲冰皮点心等成为热销爆款,总销量超过1.6万件。
天津电商节期间,直播间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商品选择、优惠促销和互动活动,各类年货商品让消费者一站式购齐。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在“嗨购年货节”期间,营业额超过9000万元,车流量、人流量均创历史新高。
全球好物丰富年货选择
在全球化背景下,进口商品成为年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汇集了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约15万种商品。义乌市康展进出口有限公司推出进口食品定制礼盒,受到客户欢迎。得益于广西毗邻东盟的独特区位优势,东盟产品在广西年货市场走俏,南宁市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中心内,东盟进口龙眼和智利进口车厘子交易量显著增长。
小本生意带动地方经济
小本生意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创业者带来了可观收益,也对地方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以天津古文化街为例,非遗产品的热销带动了当地消费和文化旅游发展。各地年货市场的繁荣也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专家指出,年货消费是观察全年消费韧性和活力的重要窗口。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2025年春节消费市场有望迎来新一波增长。应进一步推动农、商、旅、文、体等业态融合发展,不断提供新产品和业态供给,同时探索多种新产品、新服务、新体验及新场景来激活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