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通办:户口迁移不再难!
跨省通办:户口迁移不再难!
“户口迁移不再难,跨省通办暖民心。”这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近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巨大便利。据统计,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办理户口迁移“跨省通办”业务173万余笔,为群众节约费用约38亿元。这一数据背后,是无数个像翁先生这样的普通人在异地工作生活中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便利。
政策背景与主要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跨省流动已成为常态。为解决群众办理户口迁移时“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公安部于2023年全面实施户口迁移、开具户籍类证明等高频户政业务“跨省通办”。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已实现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申领临时居民身份证及户口迁移和开具户籍类证明“跨省通办”。
具体来说,申请人只需向拟迁入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迁入地和迁出地公安机关协同办理,极大简化了户口迁移流程。这一政策不仅减少了群众来回奔波之苦,还提高了户籍管理系统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实践
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率先在跨省户口迁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20年10月,上海和浙江两地率先试点跨省迁移户口只需在迁入地公安机关申请即可。2021年3月,这项便民服务适用范围覆盖至整个长三角区域。2023年10月,这项业务实现了全国通办。
以林小姐的经历为例,她仅用几分钟就在单位附近的派出所完成了户口迁移落户手续。而在过去,办理户口迁移,申请人一般需要先到拟入户地派出所提交入户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凭准迁证回原户口地派出所开具户口迁移证,再凭此证到拟入户派出所报入户口。也就是说,有需求的居民至少需要3次前往派出所,很可能还要跨省奔波。
这些便利的背后,是制度的突破与技术的支持。上海公安牵头四地公安部门建立长三角公安“跨省通办”工作专班,建立健全长效协作机制,共同制定包括《长三角地区公安便民服务“全域通办”工作协议》在内的十余份指导性、规范性文件。同时,创新打造了“长三角公安政务服务内部协作平台”,通过对接四地公安业务系统,让办事材料、办事结果等信息得以跨区域流转。
具体操作流程
以北京为例,跨省户口迁移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发起跨省迁移协同请求:对于申请人“跨省通办”信息无误且材料齐全的,本市迁入地派出所核查申请人户口跨省迁移流转数据,并发起跨省迁移协同请求。
办理户口迁入登记:本市迁入地派出所收到迁出地派出所已办结户口迁出的反馈信息后,查询确认申请人在外省市的户籍登记已迁出注销,通知申请人携带证件材料办理迁入落户业务。
协助办理户口迁出手续:本市派出所在收到外省市公安机关要求协助办理“跨省通办”户口迁出时,对申请人迁移相关电子材料进行核验。对于符合要求的,办理户口迁出手续并反馈迁入地派出所。
值得注意的是,申请人因个人原因拒绝选择“跨省通办”服务的、迁移人系户主且非整户迁移的以及其他特殊情形,迁入地公安机关应按原规定办理迁移手续。
实际操作经验分享
从个人案例来看,跨省户口迁移的便利性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一位用户分享了从贵州迁往浙江的经历:准备男方户口本、女方户口本、本人身份证、结婚证、房产证等材料,直接到当地公安局办理,整个过程仅花费40分钟,第二天就拿到了新的户口本。
另一位用户则分享了本科毕业5年内转入横琴户口的经验:通过横琴公安小程序预约,提交身份证、户口本、学位证书、学信网备案表等材料,整个过程分两次完成,第一次可以代办,第二次必须本人办理,整个流程顺畅快捷。
政策意义与展望
跨省户口迁移“跨省通办”政策的实施,不仅方便了群众异地工作生活,更促进了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政策的推行,体现了政府服务理念的转变,即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多地办理”到“一地办结”。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户口迁移等户籍业务的办理将会更加便捷,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将进一步提升。这一改革不仅是一项便民措施,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