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乡村振兴的模范样本
袁家村:乡村振兴的模范样本
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接待游客超9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2亿元。这个曾经只有200多名原住居民的小村庄,如今已成为年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亿元的4A级旅游景区,不仅实现了经济腾飞,还保留了浓厚的乡土文化和传统习俗,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从贫困村到“中国最美乡村”
袁家村的蝶变始于2007年。当时,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带领村民,依托关中民俗文化,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他们将村民的日常生活转化为旅游吸引物,创新性地提出了“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融合发展路径,成功打造了一个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三产融合”模式的创新实践
袁家村的成功,关键在于其独特的“三产融合”模式。他们通过建立农民股份合作社,实现了“人人是股东、户户有分红”。目前,袁家村已建成32家农民股份合作社,涵盖餐饮、住宿、手工艺品等多个领域。
以粉条作坊合作社为例,社长马秋凤带领村民,坚持使用地道关中红薯粉,采用传统工艺制作酸辣粉,年收入已超千万。这种“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更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提升。
组织模式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袁家村在发展过程中,解决了三大难题:如何吸引游客?如何创造收益?如何分配利益?
他们通过构建乡村生活旅游吸引核,成功导入规模化客流量;通过三产融合的方式,将乡村旅游做成产业;通过股份合作制,解决了村民利益分配问题,实现了共同富裕。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
袁家村模式的核心在于坚持“农民主体”原则。他们让农民干自己最擅长的事,通过合作社形式,让村民既能创业又能就业,还能入股分红,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和乡村发展的双赢。
如今,袁家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15万元以上,不仅吸引了大量周边农民就业,还带动了上万名农民增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袁家村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他们邀请非遗皮影传承人开店,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通过“一店一品”策略,避免同质化竞争,保持了商业生态的多样性。
袁家村模式的示范意义
袁家村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经济效益,更在于其模式的可复制性。他们通过组织模式创新,解决了乡村旅游中常见的无序竞争问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目前,袁家村模式已在多地复制推广,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其“三产融合”、合作社制度、村民主体等经验,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袁家村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可以有效激活农村资源,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发展的良性循环。这个小村庄的成功故事,正在激励着更多乡村走上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