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护航,千年古镇展新颜
立法护航,千年古镇展新颜
2023年10月1日起,《嘉兴市西塘古镇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为这座活着的千年古镇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和国家5A级景区,西塘古镇不仅以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吸引着游客,更以其独特的文化传承和人文魅力感染着每一位到访者。
立法保护:千年古镇的新保障
《嘉兴市西塘古镇保护条例》的出台,标志着西塘古镇的保护工作迈入了法治化轨道。条例从保护对象、保护措施、合理利用、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全面规定,为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条例明确界定了保护范围,包括古镇的整体格局、历史风貌、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同时,还特别强调了对原住民生活方式的保护,这是西塘古镇区别于其他古镇的重要特征。据统计,目前古镇内仍有2600多户原住民,他们枕水而居,延续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活态保护:让文化传承更有温度
西塘古镇的保护不是简单的文物保存,而是活态保护。这体现在对原住民生活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古镇内的烟雨长廊、石桥、弄堂等历史建筑得到了妥善保护,而原住民的日常生活则为古镇注入了鲜活的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西塘古镇以汉服文化为依托,每年举办“西塘汉服文化周”,吸引了大量汉服爱好者前来参与。如今,穿着汉服的中外游客已成为古镇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种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科学规划:在保护中谋求发展
条例的出台,为西塘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古镇的保护工作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依法管理、有效利用的原则,实现了文物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让文物保护惠及民生。这种保护模式不仅保留了古镇的历史风貌,也让原住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古镇内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真正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民生的和谐统一。
未来展望:让古镇焕发新生机
随着《嘉兴市西塘古镇保护条例》的深入实施,西塘古镇的保护工作将迈上新台阶。可以预见,古镇的文化传承将得到更好的保障,原住民的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古镇的旅游发展也将更加规范有序。
西塘古镇的保护实践,为其他古镇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让古镇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正是西塘古镇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西塘古镇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什么是“活着的千年古镇”。随着法治保障的不断完善,这座古镇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