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江铁索桥:贞丰县的文化新名片
花江铁索桥:贞丰县的文化新名片
在贵州省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一座历经百年沧桑的铁索桥静静地横跨在花江河上,见证着黔滇交通的变迁。这座始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花江铁索桥,不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成为了贞丰县一张亮丽的红色旅游名片。
花江铁索桥全长75米,宽3米,桥面距水面50米。整座桥由14根粗大的铁链构成,每根铁链多达262环,这些铁链被牢牢拴扣在两岸的石孔内,桥面则铺有数百块木板。桥的两侧扶栏同样采用铁链结构,与主体相呼应。桥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刻有“功成不朽”“飞虹”“花江桥”等摩崖石刻,字迹苍劲有力,彰显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作为滇黔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花江铁索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它不仅见证了贞丰县从古至今的交通发展,更是当地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近年来,贞丰县依托花江铁索桥这一历史遗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其打造成为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贞丰县素有“夜郎故地”之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县内拥有双乳峰、三岔河等自然景观,以及贞丰古城、白层古渡等人文古迹。2023年,全县旅游产业化实现新突破,全年接待游客达355.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完成35亿元。其中,花江峡谷桥旅融合项目成为推动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充分挖掘花江铁索桥的文化价值,贞丰县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2024年10月,“花江铁索桥摩崖石刻拓片展”在安顺武庙正式开展,展出25件(套)珍贵拓片,展期长达两个月。这些拓片不仅展示了古代书法艺术的精湛技艺,也让人们得以一窥这座百年古桥的沧桑历史。
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花江铁索桥周边的基础设施也在持续完善。北盘江大峡谷景区已成功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岔河国际露营基地获评全国自驾车旅居车4C级营地基地。同时,贞丰县还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将布依族刺绣、苗族铜鼓芦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体验,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当地独特的民族风情。
如今的花江铁索桥,已不再是单纯的交通设施,更是一座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文化桥梁。它不仅见证了贞丰县的沧桑巨变,更成为了当地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贞丰县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这座百年古桥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