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流感,跑步还是骑行?专家建议来了!
冬季防流感,跑步还是骑行?专家建议来了!
随着冬季的到来,流感病毒也悄然活跃起来。在这个寒冷的季节,如何有效预防流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除了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外,适度运动也被证实能显著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那么,在众多运动方式中,跑步和骑行哪个更适合冬季防流感呢?
运动如何增强免疫力
运动是增强身体活力、提高免疫力的重要途径。当我们进行运动时,体内会分泌一种名为“儿茶酚胺”的激素,这种激素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NK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阻击外部侵入的有害微生物,阻止细胞癌化。研究表明,规律的运动可使外周血中许多重要的免疫细胞数量增多、功能增强,从根本上提升人体免疫力。
跑步vs骑行:谁更胜一筹?
跑步:简单高效的免疫增强剂
跑步是一种全身性的有氧运动,不仅能锻炼股四头肌和臀大肌,提高人体的基础代谢率,还能帮助免疫系统保持活跃和良好的机能状态。建议每次跑步时间不低于30分钟,每周3-5次。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从慢跑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骑行:心肺功能的有力助推器
骑行同样是一项优秀的有氧运动,能有效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血液循环速度,从而增强身体抵抗力。与跑步相比,骑行对膝关节的冲击较小,更适合长时间运动。每天骑行15-20公里,坚持一个月,不仅能提升心肺功能,还能帮助塑造身材。
冬季运动注意事项
冬季运动虽好,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泉州市营养健康协会专家委员、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陈宜阳提醒,冬季运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时段:建议在上午10至12时或下午2至4时运动,此时户外温度相对较高,体感较为舒适。
充分热身:冬季气温较低,人体肌肉和关节容易僵硬。运动前务必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以激活身体潜能,预防运动损伤。
合理补充水分:虽然冬季出汗量相对较少,但仍然需要补充水分。建议在运动前、中、后适量饮水,保持体内水平衡。
避免强风锻炼:在寒风中运动,身体产生的热量主要用于御寒,难以达到健身效果。因此,不建议在强风中锻炼。
运动后保暖:运动后,身体温度较高,毛孔处于张开状态。应及时更换干爽衣物,避免受寒感冒。
特殊人群运动建议
老年人
老年人适合进行规律的力量锻炼,延缓肌肉衰退。可以选择慢速骑行或快走,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
儿童
儿童应以体育游戏为主,避免长时间力量或耐力练习。可以在家长陪同下进行短距离骑行,培养运动兴趣。
成年人
成年人建议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以选择跑步或骑行,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如果选择跑步,建议每周跑步3次,每次25分钟左右;如果选择骑行,每天15-20公里为宜。
结语
无论是跑步还是骑行,都是提升免疫力、预防流感的有效方式。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坚持下去。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充足睡眠也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让我们一起动起来,用健康的体魄迎接每一个冬天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