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甘味”农产品和耙耙柑成热门
新春佳节,“甘味”农产品和耙耙柑成热门
随着新春佳节的到来,全国各地的年货市场一片火热。在众多农产品中,来自甘肃的“甘味”农产品和四川蒲江的耙耙柑成为今年春节的热销明星。
耙耙柑:春节水果市场的“当红炸子鸡”
在成都的各大水果市场,耙耙柑无疑是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据统计,春节期间,成都与“水果”相关的外卖商品、餐品销量同比增长95%,其中耙耙柑更是成为消费者的心头好。
四川蒲江是耙耙柑的主要产区,目前种植面积达35万亩。今年,蒲江耙耙柑产量预计约80万吨,同比有微小增幅。尽管产量增加,但耙耙柑的价格却逆势上涨。去年全县平均采购价约为每斤3.1元,而今年预计超过4元,涨幅高达30%。
耙耙柑之所以能在众多水果中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其优异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耙耙柑果肉细嫩化渣,汁多味甜,易剥皮,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保证品质,蒲江县近年来持续实施“两个替代”工程(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使土壤有机质增加,微生物更加丰富,从而提升了果实的品质。
耙耙柑的热销还得益于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的双重驱动。2020年,“蒲江耙耙柑”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价值大幅提升。蒲江县还通过举办耙耙柑大会和果品交易会,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将耙耙柑销往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的高端商超,并出口至加拿大、新加坡、俄罗斯、泰国等10余个国家。
如何挑选优质的耙耙柑?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耙耙柑,如何挑选到优质的产品呢?以下几点选购技巧或许能帮到你:
看外观:正宗耙耙柑的顶部(果蒂处)较大且凸起,底部圆润,整体形状像一个小胖墩。颜色呈深橙色,果皮有光泽且略显粗糙,这表明果子成熟度好,吸收了足够的阳光。
摸手感:用手轻轻捏压果皮,太硬的果子说明还未完全成熟,口感可能偏酸;太软的则可能已经开始变质。要选择软硬适中、富有弹性的,这样的耙耙柑糖分充足,汁水丰富。
看果脐和果蒂:果脐小而凹陷的耙耙柑通常风味更浓郁。果蒂部分要选择新鲜翠绿的,这表明果子采摘时间较短,新鲜度高。
“甘味”农产品:春节餐桌上的新宠
除了耙耙柑,来自甘肃的“甘味”农产品也在春节期间走俏市场。甘肃省于1月24日至2月24日开展“甘味”农产品春节消费促进月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农产品销售。
“甘味”品牌是甘肃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涵盖了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为主导的众多地域特色农产品。春节期间,甘肃省组织了多场展销活动,包括在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东方航空公司、国机集团等央企的年货展销周,以及百万职工消费“甘味”农产品行动等。
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甘味”农产品还在兰州等中心城市的大型商场、商超设立专区,并通过知名主播、网红达人等开展网上促销活动。据统计,2024年,“甘味”农产品销售额达309亿元,同比增长14.4%。
春节农产品市场的繁荣景象
春节期间的农产品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在各大超市、农贸市场和水果专卖店,前来选购的市民络绎不绝。除了国产水果,进口水果如车厘子、龙眼、蓝莓、榴莲等也备受青睐。据统计,春节前夕,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甘蔗和砂糖橘分别以24915吨和16049吨的销量排名前两位。
线上销售同样火爆。美团外卖数据显示,1月下旬以来,成都与“水果”相关的外卖商品、餐品销量同比增长95%。其中,车厘子、金黄香蕉、麒麟西瓜等成为热门品类。
春节不仅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产品销售的黄金季节。从甘肃的“甘味”农产品到四川的耙耙柑,这些优质农产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节日餐桌,也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随着品牌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市场渠道的持续拓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优质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