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鱼的黎明”到资源保护:鱼类分类学的科学探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鱼的黎明”到资源保护:鱼类分类学的科学探索

引用
中国科学院
9
来源
1.
http://scicn.casad.cas.cn/wz/202407/t20240704_5024309.html
2.
https://blog.csdn.net/m0_52343631/article/details/144076953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VOJGFL05561OH0.html
4.
https://www.fao.org/3/cd0683zh/online/sofia/2024/status-of-fishery-resources.html
5.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aid=0b4a0fba2b474412be32e3069f7c61ff!!wm_id=e3bce34cf2b24339baa6b970daf8426e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6%AC%E5%BA%AB%E6%96%AF%C2%B7%E5%9F%83%E5%88%A9%E6%BE%A4%C2%B7%E5%B8%83%E6%B4%9B%E8%B5%AB
7.
https://www.schinafish.cn/article/doi/10.12131/20240106
8.
https://taizhou.19lou.com/baiqi/fczhishi/207808.html
9.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814/5213211133011310.shtm

在4.5亿年前的海洋中,一种革命性的生物特征悄然出现——颌骨。这一看似简单的结构,却开启了生命演化史上最为重要的一章。从最初的原始鱼类,到如今统治地球的99.8%的脊椎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源自这一关键的演化事件。

01

从“鱼的黎明”到现代分类学

2024年9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重磅研究,报道了在重庆和贵州发现的两个志留纪早期化石库,揭示了有颌类起源的奥秘。

“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分别距今约4.36亿年和4.39亿年,保存了大量完整的鱼类化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五种古鱼:秀山鱼、沈氏棘鱼、土家鱼、梵净山鱼和黔齿鱼。这些化石不仅展示了最早有颌类的牙齿、头部、身体结构,还揭示了偶鳍的雏形,为“从鱼到人”的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

这一发现填补了有颌类起源研究中长达3000万年的空白,将完整有颌类的化石记录前推了1100万年。它不仅改写了脊椎动物演化史,也为我们理解鱼类分类提供了新的视角。

02

现代鱼类分类的新工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科学研究的需求。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突破,为鱼类分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以YOLOv5(You Only Look Once)为代表的深度学习算法,已经在鱼类分类检测中展现出惊人的效率和准确性。这种算法能够实时识别和分类水下摄像机捕捉到的鱼类图像,不仅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还减少了人工统计的误差。

03

鱼类分类与资源管理

鱼类分类不仅仅是学术研究,它在渔业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最新报告,全球海洋渔业资源的状况令人担忧。

2021年,只有62.3%的鱼类种群在生物可持续限度内捕捞,这一比例自1974年以来持续下降。在15个主要捕捞区域中,中东太平洋、东北大西洋、东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的可持续捕捞比例最高,达到76-84%。而中东大西洋、西北太平洋、地中海和黑海、东南太平洋的状况则较为严峻,可持续捕捞比例最低仅为33.3%。

在主要经济鱼类中,金枪鱼的情况相对较好。2021年,87%的金枪鱼种群是可持续捕捞的,但仍有13%的种群被过度捕捞。这表明,有效的渔业管理能够带来积极的成果,但过度捕捞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04

中国鱼类资源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特别是在热带海洋生态系统中,鱼类多样性尤为突出。以南沙群岛为例,可供岛礁渔业作业的水域面积约1.68万平方公里,年生产量高达2.1吨/平方公里。西沙群岛的潜在渔获量更是达到23-34万吨。

然而,过度捕捞和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已经对这些宝贵的资源造成了严重威胁。据统计,海南省近40年来,14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减或消失。渔民频繁的捕捞活动,以及使用三重刺网、炸鱼、电鱼等破坏性捕捞方式,导致大型鱼类数量锐减,岛礁水域鱼类趋于小型化。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正在积极探索科学的资源修复方式。海洋牧场和增殖放流作为新型的渔业资源修复手段,已经在部分海域取得初步成效。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监测体系,掌握准确的资源基础数据,以便科学决策。

05

结语

从4.5亿年前的“鱼类黎明”,到今天全球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鱼类分类学始终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演化历程,更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渔业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面对全球渔业资源日益严峻的形势,我们更需要依靠科学的分类方法和管理手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