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海外藏珍:八大山人的艺术世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海外藏珍:八大山人的艺术世界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04/11/13326414_1130427683.shtml

八大山人(1626—1705),明末清初书画家,本名朱耷,佛门法名传綮,别号雪个、 个山、 人屋、驴屋等。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第九世孙,明亡后出家为僧。后世美术史家将其与同时期的原济(石涛)、髡残(石溪)、渐江(弘仁)并称清初画坛“四僧” 。

2015年6月20日至2016年1月3日,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名为“解谜:八大山人的艺术(1626—1705)”的展览,展出了该馆收藏的八大山人书画作品,其中许多内容是首次公开展示。

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负责人史蒂芬·阿利表示:“弗利尔美术馆拥有最丰富的,最多元的,可以说是中国本土以外最具代表性的八大山人艺术收藏,八大山人作品的神秘特质将观者一次又一次地带进他的世界中,人们试图参透绘画和书法中一些模糊的面貌,相信定有解开谜题的钥匙,以为或许在不经意间就能得到谜底。当然,没有人真正找得到答案——八大山人是如此特立独行的艺术家——然而探索总是有价值的,因为每一次仔细地审视总会带来新的乐趣和发现。”

如此多的八大山人作品是如何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展览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这还要从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弗利尔美术馆说起。

弗利尔美术馆因其创始人查尔斯·朗·弗利尔而得名。弗利尔是美国的铁路大亨、艺术收藏家和赞助人,他热衷于东方艺术品的收藏。在该馆所收藏的数万件文物中,仅中国古代书画就逾千幅,为全美国博物馆之最。这也使其成为中国艺术品在海外的重要研究中心之一。


弗利尔美术馆因其创始人查尔斯·朗·弗利尔


弗利尔美术馆的孔雀屋,中有许多东方艺术的影子

在弗利尔美术馆所藏的众多中国古代书画中,八大山人的作品无疑是颇具特色的一组收藏,其主体来自王方宇的捐赠和转让。


王方宇

王方宇1913年生于北京,1936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教育系,1944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先后执教于美国耶鲁大学和西东大学,曾任西东大学亚洲学系主任、艺术系教授。王方宇的八大山人作品收藏始于张大千,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到美国,因志趣相投,二人常在一起研讨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作品。

八大山人作为美术史研究的重点对象,近百年来成果颇丰,不仅对其书画主体,还旁及历史、文学、宗教、哲学等领域,皆有大量的相关研究,八大山人研究本身已然成为明清传统书画研究的一个缩影。王方宇曾说:“八大山人本身就是一个谜,用有根据但不常用的古人草法写平常人难认的草字,用僻典以及省略词字的句法作隐晦的诗,创造有寓意而不显明的花押字,用古篆刻既难认又难懂的图章。名号很多,倒是一般书画家常有人如此,但是最为人所知的八大山人是什么来源?是什么意思?也颇费后人猜想。尤其特殊的是他本名到底是什么?三百年来一直到最近,还没有绝对的说法。”

或许是因为其遗民的身份,八大山人似乎刻意营造出了一个充满隐喻、怪诞的形象去面对所处的外部世界。无论是其作品本身还是其生平无不透露着这种气息。这些有着极重要历史文献价值且更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的藏品,其丰富性与珍贵性毋庸置疑。


《海外藏珍:八大山人的艺术世界》

《海外藏珍:八大山人的艺术世界》得到弗利尔美术馆授权,将八大山人的藏品进行梳理,以时间线的逻辑汇集出版其三十余件(组)艺术高峰期的作品。以古典阅读方式呈现,逐件(组)作品配以释文。每件(组)作品的展示遵循先整体、后局部(放大)的原则,在中式翻、繁体释文的相配下,使欣赏与解析一体,不再是单调的图版展示,可从释文中窥见八大山人的书艺内心。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八大山人作品简介

绘画几乎伴随八大山人一生,执着而又悠长。其幼年即涉丹青,尤以水墨写意花鸟名扬于世,开一代风气之先。其友吴植在《杂画册》后曾题跋曰:“余与山人交凡二十年,见其画甚多。山人画凡数变,独其用墨之妙始终一致。落笔洒脱,鱼鸟空明,脱去水墨之积习。”在长达七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八大山人的花鸟画的风格变化是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的。关于八大山人花鸟画的分期学界多有讨论,分法亦多,其中以三期分法较为普遍。此处采用了单国强先生在《八大山人花鸟画的分期与特色》中的三期分法来论述所录作品:

一、礼佛期,顺治戊子(1648)至康熙庚申(1680)。创作于1665年的《荷花图册》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时年其三十九岁,画中落款“传綮”,为其出家时的法名。此册画于生纸上,墨色氤氲,略具成熟时期风貌。但整体画风尚处在探索阶段,造型与用笔上兼具徐渭、陈淳之态,勾花点叶颇显生拙之感,不及后期形神兼备。


荷花图册

二、情绪危机期,康熙庚申(1680)至康熙庚午(1690)。创作于1688—1689年的《花鸟虫鱼图》,是八大山人六十二至六十三岁时的作品,此时其作品已经较为成熟,独特的造型与用笔方式颇具辨识度。八大山人是在五十九岁时开始使用“八大山人”这一名号的,此册落款采用典型的行草书写法。


花鸟虫鱼图

三、艺术成熟时期,康熙庚午(1690)至康熙乙酉(1705)。本书中的《丁香花图》《竹石小鸟图》《涉事册》《荷花双凫图》《艾虎图》《芍药图》《椿萱鹡鸰图》《双雁图》《玉簪花图》等属于这一时期的作品。


竹石小鸟图

八大山人绘画中的怪异表现“幻相”,动物在形体上互相融合,鸟儿长着鱼的尾巴,动物的“白眼向天”神情正是通过脱略常规的形式,解除人们对世界存在表相的执着,其所崇奉的“实相”的核心就在于通过艺术来追求、确立生命的意义。

从《故国兴悲书画合册》可看出八大山人的山水画特色。这是一组八大山人创作于六十八岁左右的作品,非常好地反映了其山水画的风格特征。

从构图上来看,此册中第一开、第三开、第四开取法自元代黄公望,采用“高远”构图形式,在远山的处理上辅以“深远”的变化,尽显山峦叠嶂之崇峻与树木虬结之苍茫。


故国兴悲书画合册

第二开则略具元代倪云林风貌, 属于“一江两岸”式“平远”构图法,画面空灵,虚实相生,所谓“画之妙在无笔墨处”,其留白处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故国兴悲书画合册

这组册页虽然在构图上有明显的传承,但在笔墨语言上则完全是自家面貌,淡墨干笔,以篆笔秃毫简致地皴擦出山体、树木与房舍,再以浓墨破之的画法,极具个人特色。这种名为拟古实则自运的创作方式与董其昌如出一辙。

八大山人写于1684年的《黄庭内景经》,字形斜画紧结,用笔方式明显带有唐楷的提按写法。


黄庭内景经

八大山人在书法上的变化发展几乎与其花鸟画的三个阶段同步,这点在创作于1692年的《涉事册》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涉事册

此册中首开“涉事”二字用笔如飘舞的彩带,笔画轻快流畅,减省了提按的使用,与册中芙蓉、佛手的勾线用笔完全一致。这种以书入画、书画相长的创作理念,在董其昌所提倡的南宗画派中尤为被看重。


山水图

本书的设计初衷是给读者耳目一新但不脱离八大的美学感受。可摊平的法式软精装既有画册的视觉愉悦,又有拿握翻阅的舒适感;跨页、拉页、折页,原大、放大都尽情展示八大艺术高峰的精彩时刻。

书口,这里我们做了一个有“心意”的设计:顺翻是八大的画像,逆翻是八大的签名。

比如《(传)宋拓怀素草书〈圣母帖〉并八大山人行楷书释文题跋》。它是一个长卷,在设计上做了四开拉页的呈现。

再如《兴福寺半截碑》,装帧上做了一个原大的设计。希望能让读者朋友能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作品的气息。

这一手《兴福寺半截碑》在装订的时候要手工锁线。因为原大尺寸是小于书籍尺寸的,在纸张克数选择、页数装订、与书籍整体厚度考量上都花了很多的精力。终于较好还原作品的原貌。

经过多种材质的打样,总共有两个版本,精装本与特装本。

1
精装本

八大山人笔下的荷花清朗萧逸,极能彰显其艺术特色,故而在精装本设计中,特选取荷枝作为封面元素来开启八大山人的艺术世界。法式软精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而对传统中式书装中的签条予以加宽,以及使用传统中式典雅配色,则在增强设计动感的同时,强调了中式书装的美学理念。

2
特装本

特装本限量300套,环衬有童衍方先生专为本书所作题签,另加赠原大版《黄庭内景经》(12开册页;117mm×220mm;经折装)、编号藏书票。

八大山人擅长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书画作品多以独特的中锋、篆笔及秃笔为主要构成要素,在画面中形成了构成意味极强的章法形式和虚幻的空间效果。他的书画作品以其大胆的风格特质、独特的经营布局与深刻内涵而闻名,其传奇的一生留下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翻开《海外藏珍——八大山人的艺术世界》,一起去探索他的内心世界。

编者简介

江蓝天,女,浙江云和人,清华大学美术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书法史、美术史、印章鉴藏等,现供职于浙大城市学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