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程2025年全面启动 六大工程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程2025年全面启动 六大工程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2025年,陕西省将实施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等“六项工程”,以推动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取得新突破。这是记者从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的消息。
汉长安城遗址作为西汉王朝的都城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据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委会副主任毛新亮介绍,这里曾是文景之治的文帝、景帝,以及张骞、司马迁、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工作的地方。遗址内的未央宫前殿,更是见证了西汉王朝的辉煌历史。
此次保护工程将围绕规划修编、考古和保护利用工程建设等方面展开。具体包括:
完善石峁遗址、乾陵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快乾陵司马道西侧边坡防护、述圣纪碑和无字碑保护性设施建设项目等工程实施。
实施秦东陵考古坑壁加固工程,建成“秦东陵发掘保护方舱”。
继续实施石峁遗址、太平遗址等重点考古项目,加快石峁遗址、杨官寨遗址等考古报告出版。
西安碑林博物馆新馆将建成开放,并制定印发《陕西省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西安、宝鸡、延安等博物馆城建设。
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成榆林长城博物馆,重点实施榆林镇北台长城文旅融合区、红石峡一期工程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
拓展革命文物教育功能,实施抗战文物保护展示工程,抗战场馆改扩建和展陈提升项目,抗战主题联展、巡展。
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工作始于2012年,被列为国家重要大遗址保护工程之一。近年来,西安在历次城市总体规划中都充分考虑了大遗址的保护要求,编制公布了《小雁塔保护规划》《秦咸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等大遗址保护规划。目前,已建立“市级+特区+属地”的大遗址全域保护分级责任体系,一年来上报J100号夯台、楼阁台、直城门、拜水台遗址、天禄阁遗址等11个文保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
大遗址保护的核心价值在于用实物证明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寻找汉文化的原点。正如已故古代都城考古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汉长安城考古队队长李毓芳所说:“搞都城考古,都城考古就离不开城墙、城门、街道、宫殿,所以这样就整个把咱们古代的都城遗址就会发掘的很完整,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
此次保护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水平,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同时也为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