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耀华大街:百年古巷里的文化传承与新生
广州耀华大街:百年古巷里的文化传承与新生
在广州荔湾区,有一条名为耀华大街的百年古巷,它静静地诉说着广州近现代的历史变迁。作为西关地区14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耀华大街不仅保留了众多历史建筑,更见证了多位文化名人的成长历程,成为广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名人荟萃的西关大屋
走进耀华大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保存完好的西关大屋。这些大屋不仅是富商巨贾的住所,更是文化名人的摇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港乐之父”顾嘉辉的故居,位于多宝南横40号。这栋三层建筑虽然外立面未经整饰,但内部保留了大量历史原貌,如木窗套、铸铁窗花、实木楼梯扶手等,处处彰显着昔日的辉煌。顾嘉辉曾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时期,对这座老屋有着深厚的感情。
与顾嘉辉故居相距不远的十六甫东四巷14号,是另一位文化名人黄霑的故居。这栋两层半的建筑如今已改造成新天地幼儿园,但整体维护状况良好。黄霑曾在这里度过了8年的童年时光,对这座大宅有着深深的情感羁绊。
独特的建筑风貌
耀华大街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融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街道两旁分布着明字屋、竹筒屋以及中西合璧的洋楼别墅,形成了独特的岭南建筑风貌。这些西关大屋不仅在建筑结构上独具匠心,更在装饰细节上精益求精。青砖石脚、趟栊门、满洲窗等传统元素与西式阳台、圆弧形山花图案等现代元素完美结合,展现了广州作为通商口岸的开放与包容。
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
近年来,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2023年,荔湾区投资近4亿元,重点推进包括耀华大街在内的6个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改造过程中,政府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既保留了历史建筑的原貌,又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街道重新铺就了麻石路,修缮了老建筑,增设了长者饭堂、老年活动室等便民设施,让老街区焕发了新生机。
值得一提的是,耀华大街的保护工作充分体现了社区参与的重要性。街区成立了公众咨询委员会,让居民深度参与保护工作,形成众人事众人议的机制。这种以人为本的改造方式,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老街区的新活力
如今的耀华大街,既保留了浓厚的历史气息,又充满了现代生活的活力。街道两旁,老人们在亭台广场上悠闲地下棋聊天,孩子们在葡藤绕梁的巷子里嬉戏玩耍,一幅幅生动的市井生活画卷徐徐展开。这里不仅是居民们的安居之所,更成为了游客了解广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耀华大街的保护与活化,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体现了广州在城市更新中的智慧与担当。这条百年古巷,正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