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会同古村:岭南建筑探秘之旅
珠海会同古村:岭南建筑探秘之旅
珠海市的会同古村,是一座承载着近三百年历史沧桑的岭南古村落。这里,清一色的灰瓦青砖飞檐民居与西洋风格的碉楼交相辉映,"三街八巷"的棋盘式布局既体现了传统风水理念,又融入了西方现代规划思想,成为岭南文化与近代历史交融的典范。
历史渊源
会同古村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由莫、鲍、谭三姓迁居形成,因纪念开村始祖莫会同而得名。该村坐落于凤凰山北脉丘陵地区,属凤凰山古道沿线村。19世纪中叶清政府开放洋务后,会同村民纷纷赴港澳、海外谋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莫仕扬、莫藻泉、莫干生祖孙三代,他们相继为英国在香港的最大商业机构太古洋行担当买办,前后长达61年。这些买办家族不仅为太古洋行的船运业、制糖业、船舶工业、保险业和进出口贸易等产业积聚了财富,同时也将1000多位族人乡亲带出乡门,造就了一支懂得西方经营之道的管理队伍。
建筑特色
中西合璧的设计
会同古村的建筑风格完美融合了中西元素。村内的民居保留了岭南传统的灰瓦、青砖、飞檐样式,同时又融入了西洋碉楼等设计,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不仅展现了村民的审美追求,更反映了近代中国在东西方文明碰撞中的独特历史进程。
"三街八巷"的布局
村落以"三街八巷"为主,街道整齐交错,形成规整的空间格局。"三街"为村内沿荷花塘由北向南的"下横街"、与之平行依山势渐高的"中横街"和"上横街","八巷"为八条东西向的石街小巷。这种布局既体现了传统风水理念,又吸收了西方现代规划思想,展现了岭南乡村规划的智慧。
标志性建筑
祠堂与碉楼:村口的下横街集中了会同祠、调梅祠、莫氏大宗祠及南北碉楼等代表性建筑。其中,"风起"和"云飞"两座碉楼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南北呼应,交相辉映,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为当时村民护村、御敌之用。
栖霞仙馆:这座园林式禅院由莫仕扬家族建造,兼具中式碉楼的防御功能和西式门楼设计,内部装饰融合多元文化,是中西合璧的典范。
精湛的工艺细节
建筑的屋脊、门廊等处常见精美的石雕装饰,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岭南建筑的精湛工艺,更凝结了会同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历史名人影响
莫仕扬等买办家族将海外经验带回故乡,推动了当地建筑的现代化进程,使会同村成为近代岭南建筑的缩影。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会同村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与传承
2006年,会同古村被颁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珠海高新区对会同村进行"修旧如旧"的保护性开发,将其打造成为生态休闲与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新乡村建设示范片区。调梅祠活化成会同电影小馆,会同祠改造为阅潮书店,莫氏大宗祠成为会同村史馆,这些改造既保留了古村的历史风貌,又赋予了其新的时代意义。
如今的会同古村,不仅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岭南古村落,更是一个融合文、商、旅、产的国风主题旅游胜地。它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成为珠海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