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揭秘: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中的英雄事迹
新书揭秘: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中的英雄事迹
2024年11月3日,一场特别的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这本名为《拉贝与中国》的新书,记录了德国商人约翰·拉贝在中国30年的经历,尤其是他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保护25万中国难民的事迹。新书发布会的主角是托马斯·拉贝,约翰·拉贝的孙子,他不仅是一位医学教授,更是中德友谊的使者。
一位德国商人的英雄抉择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长达六周的屠杀、强奸和掠夺,估计有30万以上的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杀害。在这个黑暗的时刻,约翰·拉贝站了出来。
作为纳粹党成员的拉贝,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他与其他国际友人共同创立了南京安全区,并被推选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在拉贝的领导下,安全区设立了25个难民收容所,为那些逃离战火的中国平民提供了一个临时的避难所。
拉贝不仅是一个行动者,也是一个记录者。他的日记详细记录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成为了后来指控日军战争罪行的重要证据。在日记中,拉贝写道:“我必须为这些无辜的人们做点什么,即使我是一个纳粹党员。”
三代人的中国情缘
战后,拉贝回到了德国,但由于他的纳粹党身份,他的生活充满了困苦。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忘记拉贝的恩情。在得知拉贝生活困难后,南京市民发起了募捐活动,为拉贝筹集了生活费。
这种跨越国界的友谊延续到了下一代。托马斯·拉贝积极推动中德文化交流,参与了“虚拟医学学院”项目,通过远程医疗帮助患者,延续了家族的和平使命。
一段永不磨灭的历史见证
为了纪念拉贝的事迹,南京市政府在拉贝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建立了拉贝纪念馆。纪念馆内陈列了拉贝的遗物、日记和他的照片,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
拉贝的故事也被纳入了中国的和平教育中。在学校和社区,拉贝的故事被用来教育年轻一代,让他们了解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宝贵。
2024年1月19日,《拉贝与中国》一书正式首发。这本书由托马斯·拉贝撰写,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家族回忆,展现了拉贝家族与中国绵延至今115年交往的深厚情谊。
正如托马斯·拉贝所说:“我的祖父在中国生活了30年,他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中国。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