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拉贝:南京大屠杀中的守护神
约翰·拉贝:南京大屠杀中的守护神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一场震惊世界的浩劫就此展开。在这场持续六周的暴行中,超过30万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然而,在这场人间炼狱中,一位德国商人却成为了25万中国人的守护神。他就是约翰·拉贝,一个纳粹党员,却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展现了人性最光辉的一面。
约翰·拉贝,1882年出生于德国汉堡,1908年首次来到中国,此后在中国生活了近30年。作为西门子驻南京办事处的负责人,他原本可以像其他外国人一样,在战争爆发前离开南京。然而,当得知日军对南京的直接威胁后,他选择告别妻子,只身返回南京,以保护其私人住宅和洋行里的职员。
“如果你们当中有人曾经坐在防空洞里,两只手各抱着一个瑟瑟发抖的中国孩子,那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要留下来。”这是拉贝在日记中写下的心声。他不仅留下了,还做了一件改变无数人命运的事——建立南京安全区。
1937年11月19日,拉贝与国际委员会的其他外国人共同决定建立一个非军事化的安全区。这个安全区最终保护了超过25万名中国难民。作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主席,拉贝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和勇气。他利用自己的纳粹党身份,多次阻止日军的暴行。
在自己的院子里,拉贝挖掘了防空洞,最多时收容了600多名难民。为了保护这些无助的人们,他在院子里撑起一块画有纳粹党旗的帆布。这块卐字布成为了希望的象征,日本飞机因此辨识出这是与之结盟的德国人的财产,不予以轰炸。
拉贝的小院落成为了安全区中最安全的地方。每当他不在时,这里就会变得危险重重。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创造出一个社会空间,当中遵循的是人权、平等、宽容,而非强者的权力。
除了提供庇护,拉贝还详细记录了日军的暴行。他的《拉贝日记》不仅是个人的见证,更成为了研究南京大屠杀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日记中,他写道:“我必须以身作则,传播我祖父的故事,并希望大家看到积极的一面,看到我祖父对和平的追求。”
拉贝的选择并非没有代价。1938年回到德国后,他因公开批判日军暴行而被禁止公开演讲,职业发展也受到打击。然而,他的日记最终在1997年出版,迅速引起全球关注,成为德国公众了解南京大屠杀的重要窗口。
拉贝的故事展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能动性。作为一个普通商人,他凭借自己的良知和勇气,成为了25万人的守护神。他的行动证明,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的光辉也永远不会熄灭。
今天,拉贝故居已成为纪念馆,每年吸引大量参观者。他的故事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记忆,也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历史遗产,提醒着我们珍惜和平,永远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