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陈思诚“我不需要理解观众”言论背后的法律启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陈思诚“我不需要理解观众”言论背后的法律启示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99185209_122001004
2.
https://www.mee.gov.cn/zcwj/gwywj/202403/t20240320_1068830.shtml
3.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01A0373300
4.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24-07-31/doc-incfzuhu6868726.shtml
5.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4/0320/c1001-40199070.html
6.
https://www.hanshenglaw.cn/CN/08/1d873cd37d7eb012.aspx
7.
http://www.forest-song.com/index.php?id=103
8.
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137564&libid=040106
9.
https://www.junhe.com/legal-updates/2600
10.
https://www.whaleip.com/blog/artwork-copyright-protection-guidelines
11.
https://www.bj148.org/123/202406/t20240627_1665728.html

“我不需要理解观众,我就是观众。”这句看似狂妄的言论,出自中国知名导演陈思诚之口,引发了广泛争议。作为《唐人街探案》系列、《误杀》系列等多部卖座电影的导演,陈思诚的这番话不仅体现了他对电影创作的独特理解,更触及了艺术创作与市场需求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

01

艺术创作的自由与限制

陈思诚的观点,实际上反映了艺术创作中一个永恒的命题:艺术家是否应该迎合观众?在法律层面,这一问题涉及艺术创作的自由与公众利益的平衡。

根据《著作权法》第一条,该法的目的是“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这表明,法律在保护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强调其对社会的积极贡献。

02

知识产权保护与公众使用

陈思诚的电影作品,如《唐人街探案》和《误杀》系列,都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这些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知识产权的使用和保护问题。

《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需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这一条款体现了法律在保护艺术创作的同时,也考虑到公众的合理使用需求。

03

文化消费中的权利义务平衡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来看,陈思诚的言论也引发了对文化消费中权利义务平衡的思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四条,国家统筹推进消费环境建设,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意味着,在文化消费领域,既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也要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04

法律视角下的启示

陈思诚的言论,虽然表面上显得自信甚至傲慢,但从法律角度来看,却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艺术创作既需要保持独立性,也需要考虑社会影响。正如《著作权法》在保护创作者权益的同时,也规定了合理的使用限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要求经营者履行相应的义务。

陈思诚的成功,或许正是因为他找到了艺术创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点。他的作品既保持了艺术性,又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在法律框架内合理使用和保护知识产权。这种平衡,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之道,更是艺术创作在现代社会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当今文化消费日益多元化的时代,陈思诚的这番言论,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契机:如何在保持艺术创作独立性的同时,兼顾公众利益和市场需求?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实现艺术创作与文化消费的良性互动?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艺术创作者和文化消费者深思。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