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古城文化街区保护工程启动,千年古城将焕发新活力
会理古城文化街区保护工程启动,千年古城将焕发新活力
近日,会理古城南北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该项目将对仓圣宫等30余处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整治西城巷传统街面立面,并全面改造北关、东关、西关等地的雨污管网、综合管线及路面铺装。这一工程不仅将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会理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将为当地文旅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会理古城:川滇锁钥的历史见证
会理古城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自古便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其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最初称“会无县”。古城采用棋盘式格局,以钟鼓楼为中心,形成“穿城三里三,围城九里九”的独特街巷体系。主要街道包括商业集中的南、北街和餐饮为主的东、西街,以及东关、西关、北关等区域,展现了清晰的功能分区。
文化瑰宝:历史建筑与红色记忆
会理古城不仅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明代卫城,更是一座融合多元文化的活化石。城内的拱极楼、凌霄楼(钟鼓楼)和胡家大院等古建筑,见证了中国数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其中,拱极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全国罕见的元代土墙与明代石砌结合的建筑典范;凌霄楼则建于清雍正十二年,融合了故宫角楼的设计元素,成为西南地区独一无二的地标性建筑。
除了丰富的历史建筑,会理古城还承载着重要的红色文化。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期间在会理召开重要会议,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皎平渡口见证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历史,而会理会议遗址则记录了这一关键决策过程。
保护工程: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此次启动的会理古城文化街区保护工程,旨在保护和传承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提升其旅游价值和文化影响力。项目将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对古城内的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对街巷立面进行整治,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
具体而言,项目将对仓圣宫等30余处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确保其历史风貌得以延续。同时,将对西城巷等传统街面的立面进行整治,恢复其历史风貌。此外,还将全面改造北关、东关、西关等地的雨污管网、综合管线及路面铺装,提升古城的基础设施水平。
未来展望: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会理古城文化街区保护工程的实施,将为古城的文旅发展开启新的篇章。通过保护和活化历史文化遗产,古城将更好地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同时,基础设施的提升也将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会理古城文化街区保护工程的启动,不仅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城市未来的投资。它将为会理古城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让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