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返乡潮带火农村小生意
春节返乡潮带火农村小生意
春节前夕,一场浩浩荡荡的返乡潮正在中国大地上演。据统计,2025年春运期间全国预计发送旅客约15.95亿人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返回农村老家的游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不仅带来了亲情的团聚,更点燃了农村消费市场的旺盛需求。
返乡潮带动农村消费热潮
在安徽安庆太湖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占丽达正在直播间里热情洋溢地介绍当地农产品:“我们的直播间年货多多,有自家腌制的腊肉、手工红薯米糖,还有用传统方法制作的豆腐乳、腊鱼丁。太湖山美水好,特色农产品的品质也有保证。”
太湖县花亭湖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其发说:“最近每天都有大量网络订单,产品供不应求。”太湖县商务局副局长谭松平介绍,近几年,太湖县的农村电商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为农村青年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许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加入农村电商的队伍。”谭松平说。
太湖县牛镇宏霞家庭农场负责人赵戬是一名返乡创业的80后,他承包了一片山场种植黄茶。“目前我们的主要销售方式是利用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春节前后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量很大,每天直播销售的业绩很不错。”赵戬说,得益于县政府每年组织的免费培训,他学会了直播带货,拓宽了自家农场的产品销路。
据统计,太湖县全县注册电子商务经营范围类企业超过2000家,累计开展各类电商培训及电商直播赛事活动219期、参与人数共4万余人次。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投身电商行业,农村电商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太湖县电商交易额突破33亿元,其中,年网销额超1000万元的农村电商企业达17家。此外,太湖还获评首批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人才培养,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农村电商和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太湖县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贺志君说。
农村小生意的成功之道
在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一位姓刘的老板早早地把今年的年货礼盒搬上了货架。他的礼盒分为三档:低档的50元一盒,中档的100元一盒,高档的200元一盒,里头装的都是坚果、糖果、巧克力这类常见年货。为了吸引顾客,刘老板特意找人设计了喜庆的包装,还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一段宣传视频,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不到一周,他就接到了上百个订单,一天能卖出三四十盒。刘老板算了一笔账,每盒利润大概在30%-50%之间,一个月下来,轻松赚了五六万。
湖南长沙的一位张姓商人,去年因为没办许可证,干这生意被罚了两万块。今年他吸取了教训,提前一个月去相关部门办好了手续,又从老家找了个熟人做批发商,拿到了价格特别低的货源。1月20日,他在小区门口摆了个摊,每天早上九点开始营业,一直到晚上十点才收摊。为了吸引顾客,他还搞了个“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生意火得不得了。短短十天,他就把库存卖得差不多了,净赚三万多。
广东广州的一家小型餐饮公司,决定在春节期间专攻年夜饭外卖。1月25日,老板娘亲自设计了三款套餐:398元的普通版、598元的豪华版和888元的高端版,每个套餐包含八道菜一汤。 为了打响名气,她提前半个月在附近小区发传单,还在微信朋友圈投放了广告。大年三十当天,一共接到了两百多单,忙活了一整天,净赚了十来万。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然而,这些生意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一些商家为了抢客户,不惜打价格战;有些人因为货源质量不过关,被顾客投诉;还有的因为宣传不到位,投入的钱打了水漂。比如,某地有个卖年夜饭外卖的老板,因为菜品设置不合理,大年三十只接到了个位数的订单,最后不仅没赚钱,反而赔了好几千。
开展小本生意虽然充满挑战,但机遇也无限。春节的特殊性给了我们充分的市场机会,聪明而勤奋的人总能从中发现盈利的窍门。通过鲜活的案例,我们看到在这个节日如何以低投入实现高收益,值得每一个创业者关注与借鉴。
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农村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从传统的物质消费向文化、娱乐、旅游等多元化消费转变。这种变化为农村小生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广东汕尾陆丰市,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大年初一下午,在广东汕尾陆丰市文化中心,热闹的舞狮表演增添了喜庆的春节气氛。“这是海陆丰独特的舞狮表演,很有意思。”来自广州的游客张立峰看得津津有味。
去玄武山祈福,到金厢银滩观潮,在南堤路美食街喝卤水粥……最近几天,张立峰的行程排得满满的。“有山海美景,还有传统文化,在这里旅游别有一番风味。”张立峰告诉记者。
近几年,随着县域游热度攀升,陆丰凭借好山好水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文旅市场持续升温。
阳光正好,网红景点金厢银滩游客如织。“推开窗就能看见大海,走下楼就有特色小吃,晚上还能吹海风看星星,太惬意了!”春节假期,来自深圳的游客吴雨萱特地选择了金厢镇,她喜欢这里洁白柔软的沙滩和绚丽多彩的民居。
“陆丰将山海资源与红色文化、非遗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相结合,持续打造精品路线,优化旅游服务。”陆丰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股股长谢燕隆介绍,地处海陆丰革命老区的陆丰市,拥有192公里的海岸线和风光旖旎的北部山区,以及甲子英歌、陆丰皮影戏、正字戏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一批古镇、古村等,文旅资源非常丰富。
大年初一上午,玄武山旅游区内热闹非凡。景区组织了五色狮、鱼灯舞等民俗表演,设立传统工艺美术、文创产品展,吸引了很多游客。“在陆丰,可以‘一站式’领略自然风光、体验传统文化,便捷又充实。”来自湖北武汉的游客张铭明说。
今年春节假期,陆丰市推出“文体大餐”,从甲子英歌、皮影戏展演等民俗文化活动到舞蹈比赛、“村BA”篮球赛等体育活动,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据统计,除夕当天,当地就新增游客9.32万人次。
重庆垫江县的工业企业也在积极推进创新。大年初一,空气中弥漫着寒意,重庆三丰玻璃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热火朝天,机器轰鸣。
伴随着“滋滋”声,一根根细长的黄色玻璃管下线,被裁成约两米长后,打捆整齐叠放。过几天,这批玻璃管将被加工成药用玻璃瓶,发往广东。
“最近公司订单多,生产线开足马力,我们也加班加点。”拉管操作班班长陈鹏紧盯着控制设备,观察各类参数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工人将一小段玻璃管递来,陈鹏观察完成分后,转身到旁边桌上,用仪器检测玻璃管厚度。“厚度正常,抓紧干。”陈鹏拍了拍同事的肩膀。
三丰玻璃位于重庆垫江县,主要研发生产医药玻璃瓶。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获得10余项发明专利和5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
发展势头良好,离不开科技创新。以前,玻璃管厚度有时不均匀,给下游药企造成困扰。“如果厚度不均匀,药企加工时玻璃瓶容易炸裂,影响生产进度。”陈鹏说。
为攻克技术难题、提高良品率,2018年,三丰玻璃与四川一所高校合作研发,从原料和制造工艺等方面逐一改进,成功将玻璃管外径的偏差缩小至正负2毫米以内。品质稳定了,三丰玻璃进一步巩固并拓展了市场,年产玻璃瓶约40亿只。为促进生产更加环保节能,公司还研发全电熔炉,将能源改气为电,大幅降低碳排放量,热能利用率更高,产品质量也更稳定。
三丰玻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是垫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县域经济的缩影。“在发展方向上,我们重点发展先进材料、汽摩装备等产业,引进一批工业企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垫江县经信委负责人说。
据统计,2024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中先进材料领域企业达57家,实现产值123.3亿元,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1%、9%。
展望未来
春节返乡潮带来的不仅是短暂的消费热潮,更是一次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农村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从传统的物质消费向文化、娱乐、旅游等多元化消费转变。这种变化为农村小生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对于创业者来说,把握春节这个时间节点,结合农村市场的特点,创新经营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是实现低投入高收益的关键。而对于农村经济来说,如何将春节消费热潮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如何在满足传统消费需求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