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摆摊热潮席卷县城,有青年日入7000元!
春节摆摊热潮席卷县城,有青年日入7000元!
春节前夕,四川开江县城购物中心门前,一个套圈摊位前挤满了大人和孩子。摊主雷明和他的亲戚们一边扯着嗓子吆喝,一边忙着打包手里的摆件。这是他们第十个年头摆摊,仅腊月二十八一天就收入7000元,春节期间收入可达十几万。
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地的县城都在上演。随着春节消费旺季的到来,县城青年们纷纷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摆摊创业实现增收。从传统的套圈游戏到新兴的拍照服务,从年货销售到特色小吃,各种摆摊生意如火如荼,展现了县城经济的活力。
春节消费热潮中的创业机遇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消费的高峰期。数据显示,仅2023年春节,全国消费总额就突破了万亿大关。而2024年,随着疫情完全放开,人们的消费欲望进一步激发,春节消费市场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
在县城,春节期间的消费特点尤为明显:
- 人流量大:大量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县城人口密度大幅增加。
- 消费意愿强:人们手中有年终奖和压岁钱,更愿意花钱消费。
- 需求多样化:从年货采购到娱乐活动,从餐饮消费到礼品赠送,消费需求多样且旺盛。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为县城青年提供了难得的创业机遇。
成功案例:从摆摊到月入过万
套圈摊位:日收入7000元
雷明是重庆人,家里经营着模具工厂,但几乎每年的五一、国庆和春节长假,他都转战在川渝两地的各个景区和县城,兼职摆摊。今年已经是他摆摊套圈的第十个年头了,这些年,套圈的产品不断“升级”,从最初的毛绒玩具到仓鼠、兔子等小动物,再到现在的网红潮玩摆件。靠着这项副业,去年春节期间就挣了十多万元,“生意最好的是前年,春节前后20天左右就赚了二十多万元”。
摄影摊位:体验与收入双赢
在四川广安思源广场,两位“00后”大学生李颖和万华敏则是在摆摊初体验中感受到挣钱不易。她们选择摆摊拍照,一是因为自己对摄影感兴趣,而且手头上已经有大部分设备,成本相对较低;二是春节人流量大,外出游子尽悉返城,正是个好时机。在她看来,拍照不仅是对陌生人生活的记录,也是送给大家的一份新年祝福,感觉很有意义。
为了营造浓浓的过年氛围,两人投入500多元采购了一批背景装饰、道具、服装以及小礼物。摆摊第一天,4个小时一共接待了5名顾客,总共收入120元。
年货销售:低投入高回报
在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一位姓刘的老板早早地把今年的年货礼盒搬上了货架。他的礼盒分为三档:低档的50元一盒,中档的100元一盒,高档的200元一盒,里头装的都是坚果、糖果、巧克力这类常见年货。为了吸引顾客,刘老板特意找人设计了喜庆的包装,还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一段宣传视频,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不到一周,他就接到了上百个订单,一天能卖出三四十盒。刘老板算了一笔账,每盒利润大概在30%-50%之间,一个月下来,轻松赚了五六万。
摆摊创业的关键要素
选址:人流量是关键
选择摆摊地点时,要优先考虑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
- 商场、超市等购物场所周边
- 镇上或县城的集市、夜市
- 政府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
- 交通枢纽如车站、码头
选品:结合节日特点和当地习俗
春节期间,适合销售以下几类商品:
- 年货类:春联、福字、红包、坚果、糖果等
- 礼品类: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地方特产
- 娱乐类:套圈、射击、抓娃娃等游戏设备
- 餐饮类:地方特色小吃、烧烤、饮品
营销策略:线上线下结合
- 线下:通过吆喝、发放传单、设置体验区等方式吸引顾客
- 线上:利用社交媒体(如微信、抖音)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
摆摊创业的挑战与建议
挑战
- 竞争激烈:春节期间摆摊的人多,需要有特色才能脱颖而出
- 天气影响:寒冷或恶劣天气可能影响生意
- 管理难度: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兼顾摆摊和其他工作
建议
- 从小规模开始:初次摆摊不要投入太多资金,先测试市场反应
- 注重顾客体验: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增加回头客
- 灵活调整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商品种类和价格
春节摆摊不仅是一种短期的赚钱方式,更是一次宝贵的创业实践。它能帮助县城青年积累市场经验,培养商业思维,为未来的创业之路奠定基础。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季节,勇敢迈出第一步,或许就能开启人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