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版“深夜食堂”春节爆火:95后小伙日赚4000元背后的创业经
农村版“深夜食堂”春节爆火:95后小伙日赚4000元背后的创业经
春节期间,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汪村镇的一家烧烤店火了。这家由95后小伙王涵经营的“农村版深夜食堂”,高峰期日营业额突破4000元,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打工人到创业者:一个农村青年的逆袭
王涵的故事始于一条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随着德上高速公路祁门至皖赣界项目落地汪村镇,这个原本 quiet 的小镇瞬间热闹起来。项目部的入驻带来了大量施工人员,也催生了旺盛的餐饮需求。
“刚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利用闲暇时间开了烧烤店,没想到生意越做越红火,高峰期一天营业额超4000元,每月入账比工资还多。”王涵笑着回忆起自己的创业历程。
轻资产运营:用最小成本撬动最大收益
王涵的烧烤店采用了一种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成本。店铺就设在自家自建房的一楼院厅,院内临时搭建的半开放式厨房作为烧烤区,前厅用作食材展示及点餐区,饭厅则供客人就餐使用。这种布局既紧凑又实用,大大降低了租金成本。
“自己家的房子,没有租金成本,店里人手也基本是自家人,生意做起来没有太大心理压力。”王涵表示。此外,他还注重食材的新鲜度和口感,肉类都是新鲜采购并经过腌制后手工穿串,蔬菜则直接来自自家菜园。
春节期间的“深夜食堂”:抓住机遇的生意经
春节期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小镇的人流量进一步增加。王涵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商机,不仅延长营业时间,还推出了外卖服务,为附近村庄的顾客提供免费送餐。
“生意好的时候,每天晚上要接待十几桌客人,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忙到凌晨是家常便饭。”王涵说。据统计,春节期间他的烧烤店日均营业额稳定在3000元以上,最高时甚至突破了5000元。
从“试水”到“深耕”:农村深夜食堂的未来
王涵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敏锐地抓住了农村消费升级的机遇,通过差异化经营和优质服务赢得了顾客的认可。更重要的是,他充分利用了家乡的资源优势,将个人发展与家乡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以前镇上没有烧烤店,也不想着吃,现在家门口就开了一个,花点小钱解解馋,改善改善生活,感觉挺满足。”一位本地顾客的话道出了王涵成功的关键——他不仅满足了顾客的味蕾,更提升了小镇居民的生活品质。
王涵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随着德上高速的即将通车,汪村镇的未来发展更加令人期待。这条高速公路不仅将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还将串联起多个风景区,为小镇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高速通了以后,外地人来旅游就方便多了。”一位本地居民说,“未来游客形成一定规模后,当地的文旅消费也会被拉动起来。”
从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到小有名气的创业者,王涵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在农村,只要抓住机遇、勇于创新,一样可以实现创业梦想。他的“深夜食堂”不仅照亮了小镇的夜晚,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